数千年来长居世界第一的中国,随著满清入关为便于统治而实行愚民政策,人民识字率从明末预估的40%跌至1%,人民思想从开放变保守,科技文明出现倒退,终于在1840年鸦片战争被英国打开国门,1895年甲午战争曝露外强中干真相,险些步上奥斯曼帝国后尘被列强瓜分。

中国国运从千年天朝上国跌到历史谷底,一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启了中日第二次战争(第一次是甲午战争),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进入全面战争,一直到1945年9月3日,日本对中国递交投降书,才走出5000年历史最危险的亡国灭种时期。

此后中国国运开始逆转,虽然发展过程中跌跌撞撞,仍成功发展成如今美国也难以应付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是第一)。

抗战是中国复兴契机

国运的转折契机就是第二次中日战争,这场战争在中国历史是前所未有,动员300万至500万军队,以全国作战场,创造了“农业国战胜工业国”的历史奇迹。中国也从半殖民地成为开创联合国的五强。

抗战过程还唤醒人民沉睡200多年的斗争和民族意识,让中国出现翻天覆地的改变,影响至今。

因为这场战争太重要,国民党和共产党相互争夺谁抗战成了政治必须,谁才是中流砥柱的观点,几十年来从来没断过。

首先,笔者先说出结论:“抗战是人民战争,单纯把胜利归因某一党都不是完整事实,也是跟不上民主的落后思想。自古历史只记载帝王将相,也该多用人民史观来看看了。”

抗战是人民战争根本就毋庸置疑,那剩下问题是谁贡献比较大?国民党还是共产党?

论歼敌国民党贡献最大

若以歼敌数量来看,国民党肯定占比最高。中日双方规模超过10万人的22场会战都是国民党打的,多于1万人以上的战斗也是。共产党的作战都是小规模,即使百团大战也是不同小型冲突的总和。

但这样来判断则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只看表面而不看实质,就如有些人把日本战败错误归因那两颗原子弹一样。而事实上,原子弹只是产生促进作用,并不决定日本成败。

无疑,国民党作为当时的中国政府,拥有远多于共产党的资源,又管有中国税收财政、外交、教育、社团、经济和对日政略和战略布局等一系列领域,而中日全面开战时,共军兵力3万人不到,故前期抗日工作肯定几乎都是国民党负责。

但你对抗战若只是以上认识,那就不是完整真相。因为战争发展到相持阶段时,共产党也发展起来,情况就有变化了。抗战后退阶段是正面战场重要,相持阶段则是敌后战争重要。

共产党唤醒人民抗战意识

共产党对日虽然主要是游击战,并没有如国民党那样的大规模阵地战,但贡献其实比一般人认知的要大得多。

在当时,日军因为国力有限,所投入的兵力虽然高达百万,占领半个中国下,却只能控制主要城市和相关交通线以及少数带状区域,无法施行有效占领主因,是共军敌后游击战让它难以吸取中国资源“以战养战”,只能不断消耗日本本土资源。

游击战有此作用,但为何共军能做到,国军做不到呢?

因为国民党自1927年“清党”后,它已经沦落为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早就和社会基层百姓脱节了,所以它根本就无法像共产党那样深入群众,激发人民的抵抗意志和民族主义的觉醒。

战后,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中这样写道:“中共及其军队集中全力去了解民众,争取民心,不但日本,就连重庆(国民党)方面也是远远不能相比的。正因为如此,尽管他们在数量方面处于劣势,却具有不容轻视的坚韧力量。”

反之,国民党实行政府操控、军队主体的片面抗战路线,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阻碍了政府军队与民众结合,忽略了动员民众,发展游击的工作。

国民党也并不是没想在敌后战场搞游击战,国军也曾效仿游击战,但终因脱离群众,只会以官僚作风来动员民众,结果纷纷失败。

国民党脱离群众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它的兵员补充主要是靠抓壮丁,共产党却是自愿参军。

侵华意外加速中国人觉醒

中国人自古以来团结都无法超出省藉,只知天下,不知有国(国在中国自古概念类似邦),在满清防汉胜于防洋的200多年统治,以及民国军阀割据的情况下,在西方(和学习西方的日本)这种民族国家侵略下,一直无法进行全国整合对外抗战。

但经历百年国耻的冲击,图存救亡下,民族意识也逐渐觉醒,而抗日战争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毛泽东与日本友人野阪参三的谈话中提到,日本侵略中国对他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唤醒了中国的民族意识,促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日本侵略,最终为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这话意思是说“日本侵华客观上促成了中国民族主义的觉醒和革命的发展”,并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虽然这不是日本目的,但事有两边。这种团结和反抗精神为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机会,最终得以赢得内战,推翻“资产阶级”(门阀)统治,延续追求平等的中国千年发展轨迹。 但现在被一些人断章取义,歪曲成毛泽东感谢日本侵华。

国共互补构成人民战争

简单总结,国军可以在正面战场上最大摧毁日军的有生力量,这方面肯定强于游击战的共军,但它在敌后战场因脱离群众而表现拙劣。

有一个客观事实必须认识,当年中国军事工业远远落后日本,完全拒敌于国门之外完全是不可能的,所以敌后战场十分重要。共军巧妙的游击战术可以广泛地扩大地盘,让日本难以轻易掠夺中国资源“以战养战”,成为日军的附骨之疽。若无共军,中日战争结局就是另一种写法。

而国军主要是打阵地战,它虽然可以最大杀伤日军,但因为武器落后,往往败多胜少容易被击退。可若无国军,只靠游击战的话,中国就难以战胜日本,也不会有后来国土光复(虽然仍失去外蒙)。

因此国共是互补不足,离开任何一方都打不赢日本,这才能构成真正的人民战争。

北京认同国军 台北仍丑化共军

历史这东西特点是越远越清楚。初期,双方都各自否定彼此的贡献,“共产党批国民党消极抗战,国民党骂共产党游而不击”。

但随著时间流逝,政治禁忌也逐渐减少。中国大陆的人教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历史教科书中,描述正面和敌后战场各4页,甚至还替国民党的正面战场“遮丑”。纪念抗战胜利的“九三阅兵”时,国军老兵都出席阅兵式,而且更强调“人民角度”而减少政党立场。

反之,台湾对共军仍在丑化,甚至已经用日本角度,说日本是“终战”而不是“无条件投降”。

“国民党抗日论”是不尊重其他政党的长期“唯我独尊”的思想,只强调自己的作用,忽视各党各派和人民群众的努力,“八年抗战”不就是淡化了卢沟桥事变前的6年的各种抗日贡献吗?所以“十四年抗战”才符合历史事实。

国民党是历史倒退

因为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其革命的背后是让中国倒退回隋唐前的门阀政治,中国政道从最早期世袭、察举、军功,都是往平等方向发展;但九品中正让中国平等性出现倒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隋唐的关陇集团。

即使已经有了科举,但仍被这些世家大族控制,这些门阀最后被“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灭族,中国到了宋朝时,科举才真正实现平等。

但国民党却是“资产阶级”政党,所以它是让中国倒退回隋唐前的门阀政治,本就是逆中国历史潮流。

“资产阶级”的属性就注定它动员人民的能力很弱,因为为生计忙碌的人民,根本不会和权贵共情,自诩高贵的权贵也不会对小老百姓共情。

结合群众发挥惊人力量

毛泽东建立更平等的新中国,并成功将全国整合起来。国、民、党一体的举国体制所展现的力量在朝鲜战争中充分展现出来,以落后武器,小米加步枪竟然能和全球第一强国的美国所带领的17国联军打平手,你能想象这还是抗日初期面对日军时,在战场上节节败退的中国人吗?

从抗日战争到国共内战,中国从政府到军人到社会普罗大众,完成了历史上最大的蜕变。这种蜕变如今我们看中国对抗疫情、地震、山火等灾难时,所表现的强大组织性无一国能及,就看出结合人民的力量有多强大。

敌前战争上,国民党是中流砥柱;敌后战争上,共产党是中流砥柱。综合各方面来看,强硬单说哪一个政党是抗战中流砥柱都不准确。

但追根究底,这是一场国共两党都需要借助人民力量才能获胜的“人民战争”。

今年中国举行“九三阅兵”,正式名称叫“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并不是“纪念某某党抗日战争80周年”,还落入党派立场的人,早就是时代洪流的过时垃圾了!

朱冠华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