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我这次带的这个班,蛮喜欢唱歌的,从高一开始,就会在活动中听到他们的歌声。所以,我就起了个念头,我希望他们不要一想到马来歌谣,就是“Rasa Sayang”或 “Ali, Ah Kow dan Muthu”。我想把马来传统歌谣Dikir Barat介绍给他们,回忆里,我大学时期回花莲慈济静思精舍寻根时,也改编Dikir Barat,唱给上人听,这,是满满的回忆。所以,也想让理二仁有这个体验。
Dikir Barat是一种源自马来西亚东海岸的传统表演艺术,通常由一个小型合唱团在领唱者(Tok Juara或Tukang Karut)带领下,再由一群(Awok-Awok)以节奏鲜明的歌唱和手势展示。表演内容多为幽默、讽刺或劝诫,常见于庆典或比赛场合,富有文化特色与群众参与感。他们也称它为一种游戏,在欢乐气氛中,把歌意传达出来。
去年,我和本班的国文老师商量后,决定让理二仁在国文周呈现这个节目,用Dikir Barat 歌颂培风中学的真、善、美。所以便邀请了另一位国文老师一起改编歌词,由两位女生领唱,全班同学一起拍动整齐的节奏,把歌意呈现出来。同学们假期也乐意回校练习。指导同学是本班舞蹈团的团长及几位好朋友,一次次重复练习,不断的舞动著身体,拍动了节奏,寻求整齐的团体美。
过程中,他们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和国文老师沟通,了解老师的要求并与老师讨论。同学们不断学习国文,了解歌词的内容,才可以更喜悦的带动气氛。见到这一切,心生欣慰,他们,开始接触,学习及了解马来文化,我蛮喜欢这个感觉,大家一起欣赏国文的美,享受Dikir barat 的节奏。
国文周的这个演出,让校内更多同学接触到这个东海岸歌谣的魅力。而校长也邀请了我们参与隔年校庆的文娱晚会。

今年,为了壮大阵容,我们邀请了国文主任带的班一起参与演出。我和班上的同学一起把华文及泰米尔文的歌词加入表演中。歌词中带出了培风的精神,唱出了当培风生的幸福感。这次的演出也展现多元种族的和谐与特色。
节目成功演出,更深获好评。我也带领孩子们制作感谢卡片,送给所有协助完成教学Dikir barat的老师及校长。成功演出,需要有机会,老师们用心指导与监督,更要同学们每天的坚持练习。配合动作与节奏,主唱们更由一位老师特别指导。
希望理三仁从中获得满满的集体回忆,丰富多彩的校庆生活,需要大家一起参与。
(本专栏由董总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