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的演讲天赋无人能及。
他三语流转,文化底蕴深厚,国际舞台上,大谈穆斯林团结、亚洲价值,风头无两。
然而,国内的柴米油盐、人民疾苦,他却似乎心不在焉?!
我们需要问:人民选您做“周游列国”的外交明星,还是“家里当家”的首相?
他的国际行程满档:招商、演讲、峰会,还有成为和平之使节,样样不落。
但在国内呢?
柴油补贴一刀切,卡车司机怒火中烧,物流成本推高物价;
100令吉“电子糖果”,姗姗来迟,微薄如施舍,引发民怨;
B40(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白米鸡蛋成奢侈品,物价飞涨,生活苦不堪言。
而这一次,在充满国庆的八月份,安华又追加一亿给巴勒斯坦,承诺援助巴勒斯坦,捐款、送医疗物资,展现人道情怀,令人敬佩。
但而国内呢?
选前的“海誓山盟”,选后似乎文风不动;改革体制的大刀阔斧,却只换来“胎死腹中”的承诺。
如果尊贵的首相有千万心力援助他国,为何吝于给本国人民千分之一的关怀?
有时人民怀疑他究竟是马来西亚的领袖,还是他国的代言人?
首相擅长高谈“开明伊斯兰”、“全球南方声音”、“和平外交灯塔”。这些金句动听,却填不饱肚子、减不了税负。
公务员体系臃肿低效,未见改革;
警队问题积重难返,无人问责;
爪牙法令压迫民意,仍未废除。
反贪,却越来越贪?
对赵家赵明福的伸张正义的诺言,随著总检察署的NFA(无需进一步行动),如今避而不谈。
虽然他日日宣讲“制度改革”,却鲜有实际行动。这不是自我陶醉,而是对人民的二次伤害。
100令吉的“救济金”,拖半年才发,像是天皇恩赐。对中产和贫户来说,这不过是“止痛贴”,远非“救命药”。
为什么没有普及化的医疗补助?
为什么去了这么多国家招商,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只是弄得老马嘲讽的“潜在”的投资数目字。
为什么国油赚得盆满钵满,人民却挤公交、吃贵米?
这不是没钱,是优先次序错了。
首相,请“回家”
我们不要求您下台,但恳请您回神、回家,回到人民身边。
您不是被选去联合国、OIC(伊斯兰合作组织)或达沃斯或未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是被选来解决物价涨价、生活困顿,还有族群紧张以及体制改革的现实。
虽然外交和资助他国能提升国家形象,但只有“当家”的首相,才能改变人民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