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国家,大趋势挑战之下,都会推出一些爱国歌曲以激励人心,让全民本著爱国情怀,同心协力建设祖国。然而,在大马自建国以来,所推出的这类爱国歌曲,其数量似乎比起他国家要多了许多。
我国最早教导人民爱国的“国旗歌”,乃由东尼·丰塞卡(Tony Fonseka)所创作的《辉煌条纹》(Jalur Gemilang),其历史悠久,与咱国歌《我的祖国》(Negaraku)是同一时期(1957年)所推出的。之后于2003年,当局发布了新的由西索(Siso Kopratasa)作词、苏海米(艺名Pak Ngah)作曲的《辉煌条纹》(Jalur Gemilang)国旗歌沿用至今。
除了上面所说的《辉煌条纹》歌曲之外,我们还有1970年由赛夫·巴利(Saiful Bahri)创作的《团结和谐》(Muhibah Muhibah)、大马国际驰名歌手苏迪曼(Sudirman)于1982年创作的《8月31日这天》(Tanggal 31 Ogos)、1986年沙林·依布拉欣(Salim Ibrahim)创作的《我是马来西亚的孩子》(Saya Anak Malaysia)、1987年阿莫·达西拉(Ahmad Dasilah)创作的《效忠》(Setia),2007年由祖林·阿尼沙(Zurin Aniza)所创作的《安宁的马来西亚》(Sejahtera Malaysia),以及为了配合国庆主题由阿凡·马兹兰(Affan Mazlan)创作,于2024年推出的《昌明大马:独立精神》(MADANI: Jiwa Merdeka)等许多琳琅满目、朗朗上口的爱国歌曲。
咱们大马国民听、唱了数十年爱国歌曲,且扪心自问,心中对这个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其爱国情操是否会因此而有所具体提升,或是到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麻木(没感觉)地步,甚至对于近期所发生许多的政治化扰民事件,歌曲里头叙述全民团结、建设祖国等堂而皇之内容相比,是否还感觉到有一丝丝的嘲讽呢?
时下当局鼓励人民家家户户、座车上挂国旗以示庆祝国庆,另一厢人民却又担心一个不小心挂国旗不当,招惹到别有企图、心怀叵测政客们莫须有之百般刁难。最近发生的国旗倒挂事件,以及在槟城甲抛峇底举行的“国旗团结”集会上,可见一些无良别有心机的政客们,挂著爱国之名,号称对国旗存有“无价之爱”,急于要求对他人无心的倒挂国旗失误,纠众采取严惩措施。
此卑劣制造恐慌,导致民众不敢悬挂国旗的行为,根本就无助于凝聚社会和谐,反倒破坏了种族关系。加上政府在使用国旗的监督上态度软弱,对民众无心之过却又加以峻法严惩,导致普遍上人民对国庆日升挂国旗之爱国举动失去信心,从原本欢心庆祝国庆之心情,而产成莫名的恐惧感。
今年四月份教育部才花了数百万令吉,免费提供国旗徽章于全国各阶层在籍学生,推行“学生佩戴国旗徽章”政策,说是得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精神和对国家的热爱、自豪感与纪律性。然而在执行后仅短短四个月的时间,举国之芸芸学子,其校服上几乎已不见国旗徽章踪影。如此虎头蛇尾政策,委实让人诟病。
最近国家元首谕令教育机关,务必要遏止频频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人们立马就听闻教育部打算施行“我们痛恨霸凌”(Kami Benci Buli)的校园口号,以建立学校里杜绝霸凌行为之氛围。此举令人丈八金刚摸不著头脑,难道教育部不深入研究便相信,单凭一句空洞的口号,便有如万能胶布般之有效,能够立即根治这类严重纪律问题不成?
其实我们政府急需的,不是唱唱爱国歌曲、或喊喊空口号,以解决国家所面临的种种大问题。人民希望看到的,是当政者拥有“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精神,和果断勇敢解决国家问题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