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总2020年推出的《马来西亚华文独中课程总纲(试行版)》(简称“新总纲”)中,将独中教育中全人培育的目标划分为三面九项,其中三面分别是自主学习、社会参与和沟通协作,这三面当中有各自包含三个面向,总共九个面向。这三面九项成为这几年独中课程改革的指导方向,也是后续董总课程规划的基本原则。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符合时代需求,也很全面的一个目标,然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却是充满挑战的道路。在新总纲公布后的这几年来,独中教育看似朝气蓬勃,各校除了纷纷自主开发各种跨学科、校本课程外,也进行了跨校,甚至跨国的课程合作,如今年已经进入第五年的跨阅活动,以及配合中国、台湾等地进行的论文写作等活动。
这些课程与活动的开发及推动让独中教育有了全新的想像与可能性,但对前线教学的老师来说,却是有不同的感受,尤其是面对新总纲所提出的三面九向,有不少老师都抱持一种相对悲观的态度。其中以自主学习为例子,在独中毕业生必需要利用统考成绩升学的这前提下,分数成为老师与学生最在意的结果,因此不管再怎么改变,分数导向的学习成为独中难以回避的底线,也造成了独中在教学上不管再如何纳入新的课程和模式,仍不敢放掉对分数的执念,学生也仍然执著在如何得到标准答案,如何避免犯错,而不是在意如何学会。
这是一个很现实,也很实际的考量,即使今天不少国内外大学都开放多元入学,也欢迎学校推荐有潜力的学生予各大学,不看统考成绩,只看学校表现,以特殊招生的管道直接入学。然而这种情况毕竟仍属于少数,这也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只能够依循传统的背诵与解题的思维争取更好的成绩表现,至于自主学习、创意思维等在这个情况下并不是最重要的目标,甚至怯于去思考与创新,以求一个最安全的方式获得高分。
这个结果也造成老师在教学上为了得到最高的“效率”,往往也被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逃离,老师不一定要有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完全理解各个知识点背后的原理与原则,学生也不需要知道他为何要学,更不需要真的理解消化各种知识点,只需要能够拿到好分数就可以,太多的创意反而可能得不到高分,如此又何必要多花心思去思考与理解?
因此在目前的独中氛围中,三面九项是一个很好的目标,却难充满挑战,而各种新的校本课程、跨学科活动看似充满活力,却也只能够锦上添花,难以撼动考试为导向的传统分科与学习模式,独中教育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剩下的时间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