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才新用早不是新闻。内政部长赛夫丁透露,仅上半年已有6060人入籍新加坡。往上追溯,自2015年起,至今累积九万馀人放弃国籍。平均推算,每日至少20人离开。
据此引申,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建国以后,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1874天,不下50万大马人去了对岸。他们当中,不少是各个领域的精英专才,甚至入阁当上部长。
《李光耀40年政论选》(新加坡:联合早报;1994)收入讲稿说起1959年李光耀组成首个内阁的九名部长,新加坡出生只有两位。李先生还说,法定机构主席多数来自境外:1960年占71%,1970年升至75%,1980年尚有61%。
副总理吴庆瑞博士、杜进才博士、新加坡市长王永元、大法官杨邦孝,全是大马制造,出口新加坡的治国极品。资政李显龙夫人何晶、现任总理黄循财,也是马来西亚移民家庭的第二代。
单一个案当然不足一提;但是,如果十百千万的国人,不约而同飘洋过海不要你;显然的是,确有不对劲的蹊跷。那么,那个大马人才机构(TalentCorp)主席黄书琪做得了什么?
心血和热血,皆一点一滴不断流失。尽管为了上台,连见面时的呼吸,所有领袖都曾反复练习;可惜,大选言语从来没能留住他们的情意的千万分之一。望著Keluar哥的远去,有谁会悲伤得不能自已?
这个国家的沉痾宿疾,始终又双若缀地发生:你有良知,他偏人渣;你求真相,他老推搪;你很认真,他则敷衍;你争问责,他要纵容。相反的是,不过小事,则小题大做,要玩很大。
行政、立法和司法的标准作业,则是一如既往地兜兜转转。仅是坠楼,已有三桩:赵明福(2009)、荷兰籍模特儿伊娃娜(2017)、中学生扎拉(2025)。耐人寻味的是,三桩一样相隔八年;扎拉和明福之死只相差一日。
大事做不了,小事自然也做不好。40个国会议员的行动党,仍然对巫青团团长阿克玛手把手的嚣张跋扈一筹莫展。此时此刻,火箭的感受五味杂陈了,还是诚惶诚恐?当初说好的温厚细腻,恐怕只是一厢情愿的超现实想像。
纷沓而至的飘洋过海不看你,接二连三。看到这里,当年曾经代表英国自由民主党参选的李存孝,有何体会?也许,魏家祥们纷纷把孩子送到国外深造,露出领导的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