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国旗陆续霸占了新闻版面好几次。有者是国旗的星月形状、比例与原版不符,有者则是把国旗挂反了。

国旗的设计有其法定规格与象征意义,这点毋庸置疑。无论是颜色、比例还是细节符号,都承载著国家的历史与精神认同。尤其在多元社会里,国旗是凝聚认同的视觉符号,出现错误确实会让人敏感。然而,问题在于,这类争议是否应被无限放大至关乎“生死存亡”的程度呢?

犹记得几年前,我有幸参与一个地方的活动视频制作,主要负责拟定视频主题,然后筛选符合主题的照片,再撰写文案和剧本。数位摄影师的照片都非常美,充分展现出这地方的山明水秀和风土人情。

其中,有几张照片是从这地方一座像征性的山峰所拍摄,还拍下了日出日落和云层的绚丽。惟,这几张照片的取角都拍到山峰上的一面破损的国旗。尽管风景壮丽,但未免有种“国破山河在”的联想,所以和制作人商量后,决定舍弃这几张照片。

每次回想这些年发生过的国旗风波,总不期然想起当年的这个视频项目,庆幸自己当时想得多,没因此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毕竟国旗不仅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更承载著维护民族、宗教与国家尊严的爱国精神。

事实上,任何褪色、破损或残缺的国旗不得随意丢弃,尤其不能投入垃圾桶,否则将被视为对国旗不敬。根据首相署与公共服务局联合发布的资讯,这类国旗应以庄重方式销毁,例如在非公众场所进行封闭式焚烧(公开焚烧国旗亦属不敬),以体现尊重国家象征。

根据《1963年徽章与名称(防止不当使用)法令》第3条,任何不当使用或展示国旗的行为,均属违法,一经定罪可被罚款不超过1000令吉。

批评国旗出错是合理的,要求更正与道歉也无可厚非。惟,每一回出现国旗风波时,事情的重心往往从“纠正错误”转向了“惩罚发声”,很多舆论浪潮往往裹挟著政治意味,容易让本应是规范与修正的问题,被操弄成立场与阵营的较量。

应以教育为主

当然,当错误出现时,蓄意与无意也理应有别。如果证据显示是有意篡改、侮辱国旗,那固然需要严惩;但若仅是设计或校对环节的疏忽,就应以教育、规范与更正为主,而不是一味将惩罚推向极端。

爱国不只是捍卫符号,更是实践精神。国旗可指引我们抬头仰望,但更需要我们低头看清脚下的路。如果我们只在乎那块布上的星与月,而不在乎它所映照的现实,我们就容易陷入一种表面的爱国,热闹过后,真正该面对的问题依旧原地踏步。

国旗的正确呈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愿意用同样的严谨去捍卫和守护它所代表的价值——团结、法治、多元、平等与尊重呢?

当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地严惩无心之失,只会让整个社会陷入人人自危的氛围里。届时,人民理应“敬而重之”的心态就会变成“敬而远之”,抱持“少一事不如多一事”的态度把国旗和爱国情都小心翼翼地藏进柜子里啊!

梁洁莹

左手拿笔,右手拿麦的自由工作者。对新闻伦理、性别和劳资议题尤感兴趣。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