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日前在国会下议院提呈第13大马计划时宣布,政府将推行"5岁起强制上幼儿园"政策,旨在让幼儿园和中学的入学率达到98%,超越全球平均水平。

当新闻一出,看见一些网民怨声载道,提到这会加重一些家庭的负担;惟,也有一些网民拍手赞好,毕竟有些双薪家庭早已在孩子两三岁时送入托儿所。

数月前,我在自己的专页分享孩子入读的华小学前教育班,才发现仍有不少人不懂此类政府提供的学前教育班(PraSekolah)。

犹记得我们在迎新日听老师解说时的诧异,因为整个上半学期只需要支付购书费RM50.70,学费则是免费!尽管是免学费的半日学前教育班,但所有学生都获提供免费的早餐和茶点,这些费用均由教育部负担。

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只需负担购书费和添购校服(儿子学校是规定穿白色T恤、黑色长裤和黑色鞋袜)的费用,远比私立幼儿园节省许多。

我知道一些华小的学前教育班分为五岁班和六岁班,但儿子的这所华小只开办一班学前教育班,所以是五六岁混班。不过,根据迎新日和首个星期观察下来,混班也有不错之处,年长的哥哥姐姐会帮忙照顾弟弟妹妹,比如排队时就好像班长/巡查员一样自动帮忙听不明白指令的弟弟妹妹。

儿子的班上约有三分之二是友族。有位友族妈妈跟我说,为了让孩子学华语,他们把大女儿送进私立幼儿园,每个月约250令吉的学杂费。现在住家附近的华小开办幼儿园非常好,那可为父母省下一大笔钱,又能让孩子学习华语,为日后升上华小做准备。

这些华小学前教育班属于政府学校学前教育班,每班最多只收25名学生,所以学额非常抢手。根据教育部规定,政府学校内的学前教育班均有一名大学毕业及接受过学前教育课程训练的教师执教,并配有一名助教。

看到儿子跟著小学的哥哥姐姐一起周会和进行体操,觉得这也是挺不错的体验。我们发现,儿子的华语和马来语都有不错的进步,倒是辛苦了老师,毕竟每个指令都需先以华语表达,然后再用国语复述。

针对5岁起强制上幼儿园的政策,董教总则发文告认同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关键作用,并支持政府致力提升学前教育入学率的政策目标。然而,该文告提到,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在全国1304所华小中,仅有588所(约45%)设有附属学前班,远低于国小超过90%的设班比例,反映出各源流小学之间在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均。

2024年12月时,我也注意到一则新闻,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提到,教育部于2024年在政府学校增设130班学前教育班,并将于2025开办更多学前教育班,估计将再增加153班,以便为孩子们提供免费的优质学前教育。

既然有意强制5岁儿童上幼儿园,那政府务必正视目前的资源配置不均,并扩充各源流学校的学前教育班级与师资。只有在确保学前教育普及率的同时,也做到可负担与具品质保障,政策才不会沦为另一种负担。

与此同时,政府也应与私立幼儿园建立更具合作性的支持机制,让优质的私立学前教育班也能成为普及政策的补充,而非边缘角色。

真正的教育平等,不只是把孩子送进教室,更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资源匹配充足与尊重多元的环境中成长,而且一切理应从学前开始。
 

梁洁莹

左手拿笔,右手拿麦的自由工作者。对新闻伦理、性别和劳资议题尤感兴趣。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