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吉隆坡坤成中学宣布设立新分校,成为柔佛宽柔中学、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及巴生滨华中学后国内第四所设立分校的独中,显示以分校模式继续扩大办学已经成为独中未来扩展的主流的趋势,也是华文教育发展在现有的政治、法规和社会变迁下找到的新出路。

众所周知华文独立中学是《1961年教育法令》下的产物,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与经营压力下,仅有16所华文中学放弃政府津贴坚持以独中的模式办学。后来经历1970年代的独中复兴运动,独中办学路线被确立,董总推出了独中统一课程与独中统考后,才扭转困境,持续扩大至全国拥有60所独中。

独中的数量与发展长期以来都是国内政治课题,虽然华社从未停止要求创办(或是复办)独中,但数十年来处处碰壁。2014年彭亨关丹中华中学的创校更因为其批文用词,以及是不是符合“独中”定位(背后涉及是否可以报考独中统考)的相关争议,当时在华社引起不小的风波。

尽管随着时间的发展,过去部分人担心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也为华文中学教育的发展开拓了一条新的可能路线。只是关丹中华引起的争议或许让很多人对其办学模式有所怀疑,并未有新的学校以关丹中华的模式创设。

另一个华文中学的发展模式是独中分校模式,柔佛宽柔中学在1999年获得时任首相马哈迪的批准,2005年办学宽中古来分校是当代华教发展上最为振奋的消息,2021年启用的宽柔至达城分校基本确立了独中分校的可能性。透过分校的设立,扩大了华裔子弟到华文中学升学的机会,也推动华文教育在本土发展的新契机。

随着宽柔中学开创了分校模式,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分校将在2027年开始办学、巴生滨华中学分校校地也已获得雪兰莪州政府的批准,再加上吉隆坡坤成中学分校的消息传来,可以预见不久的未来雪隆区将新增三所独中分校,这无疑是解决了雪隆区独中僧多粥少的困境,让更多华裔子弟能够在中学阶段持续接受华文教育。

就如邓小平所说的,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不管是那一种模式,其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华文教育能够在这片土地持续发展。回头看我国的华文教育发展史就可以知道那是一段段与国家机器(包含英国殖民政府)抗争的历史,在面对各种不友善的政策时,华社都能够适时作出正确的回应,并坚持度过难关,那这次我们也一定能够再创历史,让华文教育展开新的发展,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黄瑞泰

独中老师。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