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政府最近宣布,将向全国2100万名成年公民发放100令吉电子现金。表面上看,这是全民共享经济成果的政策,人人有份,个个开心。但稍加思考,这项政策的用意并不简单,甚至令人质疑:这到底是援助,还是在讨好,还是在用人民的钱带舆论风向?

对最底层的B40来说,100令吉或许能填补几顿饭的支出,或者顶一顶孩子学费的空档。虽然不多,但聊胜于无。而对M40中下层群体来说,这笔钱虽然不至于改变生活,却多少带来一点心理安慰。然而对于M40上层、T20阶级、乃至坐拥亿万资产的大企业家来说,这100令吉根本不痛不痒,甚至懒得领取。他们的钱包比这100令吉厚得多,也不屑于拿国家的“赏赐”。那些富豪,真的需要这点小恩小惠?他们可能连银行户头的OTP都懒得按。

这种“一刀切”的派发方式,反映出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的懒惰与思维停滞。首相平时最爱讲“超级富豪-Mahakaya”,说要打破既得利益者的垄断,推动财富再分配。但这次的100令吉派发,竟然对T20与B40一视同仁,把亿万富豪和住组屋的阿姨放在同一个起跑线。这不是“再分配”,而是“再浪费”。

其实政府若真有心改善人民的生活,不必玩这种全民派糖果的戏码。与其撒钱博掌声,不如做些长期有效的改革。比如对B40加码现金援助,让他们真的能过得好一点;对M40中下层提供更合理的税务减免,而不是让他们在高通胀下左右为难;更要打击执法部门长期以来的贪污文化,真正落实清廉治理;延续目前调降油价与过路费的努力——这点我承认是首相上任以来少数值得点赞的政策,但更重要的是能否持续维持,而非短期操作。

更别忘了,提升教育质量、升级公共交通系统、创造更多高薪就业机会,才是对抗经济压力的根本之道。若这些长期结构性的问题没有解决,100令吉不过是一颗速溶的止痛药,药效一过,疼痛加倍。

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这100令吉的派发背后,还可能隐藏著更深层的政治盘算。就在宣布派发前后,关于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是否“续任”的风波,以及前助理入禀民事起诉首相的舆论,正好在网上发酵。某些人说得直接一点,这是政府用来转移焦点的糖衣政策。一颗100令吉的糖,换几天网络的静默。可能有效,但不高尚。

若这100令吉是出于真诚的关怀,或许大家还会心怀感激;但若它是出于政治计算,那么这笔钱,只会引发更深的反感。更讽刺的是,过去在野时的希盟常说:“政府的钱不是首相的钱,是人民自己的钱。”

对比起前朝当年发放的一马援助金,虽然有人批评那是“贿选”,但起码是有针对性地协助B40群体,金额也远高于今天的100令吉一年一次。现在这场电子红包大派送,除了短暂制造“政府很贴心”的幻象,还能带来什么实际效益?

首相声称要打造“昌明大马”社会,要有智慧、有道德、有包容、有尊严。那就请以智慧治理,不要用糖果政策掩盖制度性弱点。人民要的,不是一百块的怜悯,而是可以相信的未来。

100令吉或许能买一包米、一桶油、几趟电召车,但它买不到人民的信任,更买不到沉默。舆论迟早会回到应该关注的问题上,风头一过,该面对的还是得面对。千万别低估人民的判断力,也别高估这100令吉的魔力。

你可以短暂收买注意力,但无法永久压抑真相。

戴子豪

律师兼评论员。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