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这两年来,很不可思议的,陆续失去了近二十位我身边有如亲兄弟、真正很好交情的挚友,说走就走,完全没征兆,连道别的机会都没有。我一位认识数十年的好友,听了我这番话后很感叹的说 ,对于仍健在的身边诸好友,我们不要”怀念”,当下相处应当要”珍惜”才是。
他说得不错。”怀念”,只是对我们已逝情感的一种缅怀,而”珍惜”,实际上才是能让我们享受到真挚情感的温馨与快乐的作法。
这话听了,除了感触,也让我联想到了对于我们自己的父母长辈,他们在生之时不好好孝顺供养,当离开我们之后,才感觉后悔没回报彼等养育之恩但已太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感受,何尝不是一种令人撕心裂肺的哀婉呢?在世时,我们不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日子,待往生后,再行皋祭已毫无意义。
雁渡寒潭不留影,风来疏竹不留声。这句话原本是积极的用在形容君子遇事,过后都能彻底放下,不受所发生事情影响,继续前进之意。然而,我们也可从另一角度诠释这句话,那就是雁渡寒潭风来疏竹之后,所产生的影子和风声顷刻即逝,我们要追影留声,经已太迟,没了。
现代科技发达,我们虽然可以把父母及亲友生前的影子、样貌和声音,透过摄录设备将之拍下,但过后所见、所闻都是虚拟不真实,无法贴切感受得到,也没有互动性的。看了听了,只徒然令你倍加思念他们而已。因此,我们才会说应该”要把握当下”,父母亲友在世的时候好好与他们相处,就是这个意思。
父亲生前十分希望我继承他的爱好,喜欢传统书法写毛笔字,但他从未勉强子女个人兴趣的喜好。无奈当时年轻的我,在小时候父亲教导之下,虽对书法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心中另有所属,喜欢的都是球类运动和音乐等活动,直到他去世时我都没爱上书法好好写字。父亲是我中学老师,同时也长期是学生会的顾问,学校里各类班级竞赛的奖品所颁锦旗,学生会都请他在锦旗上,代劳书写竞赛和所得冠亚季奖励名次等内容。
当我升上高中被选上学生会主席时,父亲知道机会来了,借此以顾问老师身份告知我,学生会的锦旗需自己处理,在父亲重新指导下,就这样被他”拐骗”写了三年的各类锦旗,但仍不足以让我就此爱上传统毛笔字。
一直到了我晚年退休后提笔爱上书法,父亲在书法方面的教诲,陆续才在脑子里浮现出来,让我在书法技巧要领的探索过程,省了不少功夫。加上自己的努力,偶尔自认写了一些满意的作品想与人分享时,或遇到一些技术上的瓶颈想找人请教时,都会有”如果父亲还在那该有多好”,淡淡的一丝悔意没早些在他还在世时,认真跟他学习写字。
同样的,深谙易理八卦、精通中国医学的岳父,打从我正式是他女儿的男朋友开始,虽不可能期盼我继承他衣钵,但也十分希望我能从他那里,传习到一些他那累积了一生难得的医学及易学理论,常拉我坐下听他的经验分享。无奈当时的我仅对他女儿有兴趣,常借故开溜带他女儿出去逛街。后来老了想定下心来了解学习一些易理或中国医学常识,这才深深体会到,那种”要是岳父仍在世那该有多好”的后悔感觉。
人们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错过了家中的父亲岳父”二宝”没好好珍惜,如今怀念,后悔已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