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首届峰会以来,金砖国家(BRICS)始终以多极化理念挑战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然而,2025年7月初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第17届金砖峰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宣布将对所有金砖国家对美出口商品加征10%报复性关税,此举再度将美元霸权与全球经济格局的博弈推向高潮。
美元在金砖国家的议程
早在2024年11月30日,特朗普政府便已威胁金砖国家:若不承诺“不创建新的替代美元货币”,美国将对其出口商品征收100%关税。此次峰会上,特朗普再次宣布将在“不久后”对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以及自去年扩编的伊朗与印尼——的对美出口商品统一加征10%报复性关税。他指责金砖国家“试图削弱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警告若失去这一地位,就如同“在一场战争中败北”,因此美国必须“捍卫经济霸权”,采取反制措施应对其“反美政策”。
巴西总统卢拉随即公开抨击美国“以皇帝姿态”主导全球经济秩序,批评关税措施将破坏世界贸易体系。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峰会开幕联合声明中对单边保护主义表达“严重关切”,强调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制裁不利于全球经济稳定,并呼吁通过多边主义途径解决争端。
可是,金砖国家的“去美元化”倡议并非全面否定美元,而是在应对美国单边制裁与汇率波动冲击的策略层面进行调整。根据大西洋理事会报告,尽管中国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CIPS)参与机构大幅增加,截至2024年底,金砖内部尚未就脱离美元形成可行机制。
为降低单一货币风险,金砖多国央行已开始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提升黄金等实物资产比重,此举与全球不确定性加剧密切相关。“BRICS Pay”等平台旨在构建去中心化、去美元化的跨境结算体系,虽尚未投入大规模商业运行,但已进入技术验证阶段。未来十年,这些支付创新将对多极化货币体系的稳定发挥关键作用。
截至2025年,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仍占40%以上、国际储备中占55%以上,短期内难以被取代。但金砖国家在本币融资与支付方面的创新,将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日趋多元化。
安华的态度
2024年6月18日,安华在接受中国《观察者网》采访时宣布,马来西亚已向当时的BRICS轮值主席国俄罗斯提交正式申请函,启动加入流程。2024年10月24日,于俄罗斯喀山举办的BRICS Outreach峰会期间,安华私下向巴西总统卢拉表达了加入意愿,并于11月访巴深度对话。
又在去年12月底,克里姆林宫宣布马来西亚的会员申请状态转为“伙伴国”之前,安华在国内多次演讲中强调加入金砖的益处。例如,他在吉隆坡举办的俄罗斯–伊斯兰世界会议开幕致辞中指出,“马来西亚选择成为BRICS倡议的一部分”,并强调多极化与多边合作的重要。
安华在全球顶尖评论网站《项目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发表的文章《东盟的第二次文艺复兴已然到来》中,明确提出“与BRICS等新兴多边机制携手”,以助力区域供应链韧性和全球南方话语权,为马来西亚冲刺金砖正式成员做好准备。安华还先后与俄罗斯、巴西等核心成员领导人举行私下会谈,争取支持并化解疑虑。最终,马来西亚获批为金砖“伙伴国”身份(非正式成员国)。
如果特朗普的10%报复性关税真如所言,只打击金砖正式成员,那么未成正会员的马来西亚就像意外获得了一张“避风港”通行证,躲过了这场贸易风暴。安华看似2024年下半年在国际外交百忙一场,反倒赢来了难得的战略缓冲,既避开了可能的经济制裁,又为国内推进本币支付创新和调整外汇储备争取了宝贵时间。这份“观望”姿态,不仅彰显了政策灵活性,更为马来西亚在多极化浪潮中留足了应对风险的空间,实在可谓幸免于难、机遇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