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大学(优大)双溪龙校区学生代表会在校园内举办“性别平等周”活动期间,因为免费派发避孕套引来特定团体在网路是发动联署,试图透过网路等群众压力,让学校介入并停止相关活动。

当相关消息出现在媒体上时,不少人的反应是学校办活动,与这些校外人士何关?相关活动既然受到学校允许,相关的课题也对应到性别与自我保护的问题,更没有犯法等情况,那有何问题?如果不认同相关的活动诉求,大可绕路而行,如此大费周章的动员来施压,正好反映出了今天学校公民教育的困境。

马来西亚社会的多元性让公民课题的讨论有着先天的劣势,因为不同的族群、文化、宗教有各自的信仰,对不同的课题也有其预设的立场,甚至是偏见,使得不少课题都背负着某种敏感性,再加上今天很多人的公民素养不足的情况下,使得各种公民议题的讨论难以有效的进行,这也是至今学校只能够有道德教育,却没有公民教育的原因。

本次优大的事件正好反映出了上述的窘境,这场由学校内部的社团组织的活动并没有违反任何规定,却因为不符合特定人员内心的想象,出现了一场捍卫传统,保护私密,甚至将其上升至学生组织鼓吹性解放,从道德的角度来捆绑,并向校方施压的联署活动。

当然,联署是公民权力,但从优大的事件来看,相关联署并没有要进行对话与讨论,而是试图透过社会大众的动员,向校方施压,以达到自己心中的目的,这种做法很可能将好不容易展开的公民讨论空间给摧毁。

国内像优大这类私立民办学校(包括独中),长久以来是靠社会大众的募款支持,也有招生压力,因此受到社会大众,包括家长、校友等各界的检视,稍有让社会大众不满的情况,学校的电话就会被打爆,甚至影响未来的招生与募款,因此校方在面对各种课题时犹如如履薄冰,尽可能避免引起大众的不满。

这就造成今天国内的私校为了避免引起引争议与争端,都会有意回避,甚至刻意禁止学生触碰各种被视为敏感的公民议题,那无形中将使得学校怯于提供一个可以讨论的空间与机会,结果就是年轻一代失去在学校有系统的学习公民教育,让公民教育无法在教育系统中扎根。

因此希望关心公民社会发展的有心人士应该要展开健康的对话方式来解决立场不同所产生的问题,做到我不认同你的想法,但我尊重你的自由,而不是试图透过各种方式施压,让某一方低头认错的群众动员,毕竟这种做法不能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反而会将问题升级,更会摧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公民讨论空间,这肯定不是一个知识分子乐见的结果。

黄瑞泰

独中老师。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