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届金曲奖6月28日落幕,我人在现场感受到的,和业者讨论的蛮有趣的。今年的名单不乏惊喜和讨论度,有些入围项目更是“神仙打架”,台湾音乐来到精致丰富的另一层面了;而同时入围名单公布后,圈外有不少民众在讨论,怀念以前的“神仙打架”盛况,现在许多歌手都不认识。

也许,这两个站在彼此角度都是事实。台湾音乐更加丰富精致了,但也在资讯分散,唱片公司不主打新人下,台湾流行乐至少和星马市场有了一定程度的断层。

在我人生目前印象最深刻的金曲奖颁奖典礼,就在第十一届金曲奖,当年入围名单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神仙打架的一年。尤其当年最佳华语男演唱人的名单,有主流流行乐的神仙代表,如张学友、陶喆、王力宏和庾澄庆。当然,当年跑出来得奖的是陈建年老师。还记得坐在电视前观看的大家,甚至镜头里的各位,都是一阵惊呼,有些错愕的表情。

但是啊,陈建年老师的这张专辑《海洋》,后来被一众乐评和音乐人选为《台湾流行音乐200最佳专辑》1993~2005的最佳专辑第一名。陈建年当年以素人警察歌手拿奖后,接下来一直活跃歌坛,一直在唱歌,警察身份退休后还在唱歌。陈建年老师歌声及音乐真挚动人,是货真价实的“神仙”呀!

当年的不平和一头雾水,反而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不好意思,是自己用纯流行乐和人气指标来看金曲奖;还是当你也远离流行乐趋势时,却用自己既定印象来评断?

金曲奖的定位毕竟不是最受欢迎奖,各个奖项评选从音乐角度出发;聚集一堆音乐和文化产业的评审,不同时代不同趋势也自然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而近年台湾独立音乐崛起,音乐节林立,“街声”等音乐孵化平台发掘无数新音乐人,台湾政府大量补助音乐人制作和行销,音乐制作提升,年轻音乐人表演展现的机会多了,独立音乐大放异彩。

就如马来西亚乐迷相对不关注的最佳乐团,早成为台湾独立音乐圈的“兵家之地”,也是年轻台湾乐迷关注的奖项。

就如台湾的台语客语原住民语音乐早已打破传统音乐框框,今年入围者名单,就有一众年轻音乐人如李竺芯、Funky Mo、陈以恒、米莎、邱淑蝉、山狗大乐团、戴晓君、王汇筑、​​张淦勋,还有常来马来西亚的黄子轩等。用他们的音乐涵养来展现他们风格多彩的音乐实力。用他们的音乐来面向国际,毫不欺场。

尤其李竺芯将台语歌唱到另一种韵味,她幽默有趣的作风也让人看见。就在得奖后,她Spotify流量狂飙好几倍。这正显示金曲奖正是音乐挖宝的好渠道。

节目安排充满巧思

而今年的金曲奖颁奖礼冷吗?曾经四度现场观礼的我,倒觉得今年节目安排,尤其是表演和致敬环节,是充满巧思,节目在穿梭这么多奖项下流畅进行,表演绝大多数水准在线,热得很。

毕竟有杨乃文配搭告五人两代音乐人的新鲜配搭,有阿爆率领的真爱、那屋瓦、漂流出口等原住民新生代用音乐歌声炒热气氛,更别说彭佳慧和日本歌手MISIA的实力派演出,MISIA更是震撼全场了。感性也充满情怀的有巫启贤唱《我要的不多》致敬兄弟马兆骏,有萧煌奇致敬“特别贡献奖”翁孝良唱的《我的未来不是梦》等系列名曲;当魏如萱唱著大S、方大同等歌曲向逝者致敬时,总有些感伤。

这几年来金曲奖看来是努力在主流和独立音乐趋势中,尽可能取得平衡,每年的年度最佳单曲就是相对靠拢流行的奖项,今年年度歌曲奖入围的歌手就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陈奕迅、方大同、卢广仲、Energy等等。流行度和传唱度最高的《星期五晚上》得奖,是有些意外却也是意料之内,但是也一样会有朋友没感受到《星期五晚上》的夯。

在资讯分散,国际唱片公司也较少肯捧新歌手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市场宣传的时代,也显示台湾乐坛与马新市场的断层;许多马新媒体和乐迷都感受不到台湾音乐的趋势。同样的,也可能有不少台湾年轻音乐人并不知道台湾华语流行乐曾经也在马新市场风靡一时。

过去两年依然有许多台湾歌手来马来西亚开唱,甚至像周杰伦演唱会依然可以创下单场六万多人观看的纪录。马来西亚市场依然是中国和台湾以外最大的华语流行乐市场。不过,台湾音乐在马新两地市场的优势,逐渐在中国年轻歌手崛起,台湾年轻歌手减少来马新宣传下,逐渐消逝。

因此,宝岛内“神仙打架”,马新歌迷未必知道。台湾流行乐曾经在马新市场创下的巅峰,基础还在,只是再不多做连结,台湾流行乐趋势在台湾多蓬勃,也慢慢不关马新乐迷的事了。

陈伟智

媒体人。政治记者出身,影评人起家,曾任电视台节目及新闻制作人,也是台湾东协造音行动创办人。现活跃在影视圈、音乐圈、漫画圈打滚。说说文化和娱乐圈趋势和趣事。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