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到一则新闻。一位副校长被人发现在家中去世了一个月。
由于遗体高度腐烂,经过医院解剖后,死因无法被确认。但是根据警方的调查显示,案件被归类为猝死。虽然遗体已经高度腐烂,但是法医依然可以根据遗体外表检查,排除刑事成分。
当法医为腐烂的遗体进行解剖时,最重要的是先确认死者的身份。套取指纹,然后通过国家登记局的指纹资料库进行对比,这是最快速的方法,前提是死者的指纹仍然完好。如果因为腐烂,遗体表皮出现脱落,无法套取指纹,那唯有将骨头或是牙齿通过警方交给DNA专家进行对比。但是这需要死者家属的DNA才能进行对比。如果前面两种方法都行不通,那就只能要求法医学牙科医生检查死者的牙齿,然后和死者生前的牙科图表进行对比。
确认了死者的身份,警方才能够继续调查下去。
新闻也有提到死者生前鲜少和邻居打交道,常独来独往,警方到死者住家调查发现,住家堆满杂物包括各种铝罐等,卫生环境恶劣。因此警方怀疑死者患有囤积症或是其他精神病。对一名法医来说,囤积症是一个很重要的资讯。
澳洲的一名法医,比亚德教授曾经就囤积症发表过一篇文章。他说:案发现场调查通常很困难,因为受害者的房屋年久失修,污秽杂乱。遗体通常很脏,有寄生虫,而且由于死者的社会隔离和尸体发现的延误,尸体经常腐烂。死后,宠物(例如猫、狗)可能会对尸体造成创伤, 酗酒而摔倒造成的瘀伤和撕裂伤等损伤也可能存在。宠物可能会将血液或腐液传播到整个房子。上门调查的警察可能会因为房屋混乱而怀疑是抢劫,或者因为尸体周围因排出腐液而出现明显的“出血”、因跌倒而受伤或死后动物活动而出现“出血”,以及由于死前受伤和/或动物传播的体液而在整个房子中出现“血迹”,而怀疑是凶杀。
所以,处理有囤积症患者遗体的法医,需要特别小心。
最后就是有关遗体认领的事宜。
联络家属前来认领遗体,是其中一项法医部的工作。法医部接收的遗体,来自病房,以及来自医院以外。来自病房的遗体,通常已经有死因,而且不涉及警方。这类的遗体,若是没有家属来认领遗体,那么法医部的工作人员就会联络医院的公关部。医院里的公关部门和社会福利部会通过媒体寻找死者家属。同一时间,他们也会联系国家登记局,找出家属,要求家属来到医院处理遗体。
如果是医院以外的遗体,就像这宗案件一样,这是属于警方调查的案件。那么,寻找死者家属的任务就落在警方身上。通常两周之后,依然还找不到家属,或是没有家属,那么警方就会写一封信给医院院长,要求医院自行处理遗体。有了警方的信函,医院院长会指示法医部妥善处理遗体。一般上,穆斯林的遗体我们就会交给伊斯兰教宗教师;非穆斯林的遗体就会交给殡葬业者以慈善的方式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