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乎公正党内部权力重组的党选正在火热进行中。本轮党选是安华上任首相后,公正党首次进行的全国高职改选,更是决定谁将成为安华未来接班人的关键一役。这次的焦点集中在署理主席之争,现任署理主席、改革派代表拉菲兹,将正面对决安华之女、“烈火莫息公主”努鲁依莎。
在这场党选开打之前,区部改选已乱象频频:投票系统要求上传身份证与自拍照,引发隐私和操控疑虑;多地爆发暴力冲突;票数差异引发上诉;部分候选人翻盘当选却未交代原因,重选程序充斥疑云。外有程序瑕疵,内有派系厮杀,整场选举俨然成为一面照妖镜,映照出党内的真实结构、安华的布局焦虑,以及改革阵营的困境。
许多领袖在走到最后一个任期时,往往会展现出一种“全盘控制”的强烈欲望。他们深知这将是最后一次以最高领导者身份主导局势,因此更倾向于动用一切政治资源来确保权力延续、路线不被颠覆以及接班人选符合己意。而这一次,我们也隐约看见,安华正走在类似的路径上。
一、女儿赢,父亲尴尬;女儿输,父亲更难堪
在任何政党内,主席的接班人选都是高度政治化的议题。但在这次选举中,安华让“公主”亲自下场挑战现任署理主席,意味著这不再只是路线之争,而是家族派系之争。
一旦努鲁依莎败选,首相安华的威望将受到实质打击。若连他亲自培养、默许出征的接班人都无法胜选,那党内对其领导的信任基础恐怕会动摇。更尴尬的是,如果努鲁胜选,质疑声将更猛烈地指向“裙带政治”、“家族化政党”,不仅拉低公正党的政治道德高度,也会影响团结政府在马来选民中的形象认知。
这正是外界所言:“女儿赢,父亲尴尬;女儿输,父亲更难堪。”此局设下之后,无论哪一种结局,安华注定两头难讨好。
二、选举制度混乱,公器私用
眼下的党选程序混乱,是对公正党党务运作能力的真实考验。
曾引以为傲的电子投票机制如今却漏洞频出。系统要求选民上传身份证与自拍,引发隐私和操控疑虑;投票网站在关闭状态中公布成绩,透明度广受质疑;马六甲、雪兰莪多地发生暴力冲突,还闹到枪支执照遭吊销;更别提那些“重选翻盘”的荒谬剧码,败选者翻盘当选,却没有任何清晰解释程序为何失败。
更严重的,是“谁赢谁输”似乎早有布局。拉菲兹阵营在多个区部中落败,频传选举干预、资源倾斜、组织边缘化,甚至有分析直指安华阵营正借程序“清除改革派” 。
选举过程若充满了“剧本式胜负”,那公正党是否已从“民主先锋”沦为安华的“私有平台”?若党主席可因家族布局而改写选举风向,选举若不公正,“公正党”三字,自然也就变得耐人寻味。
三、家属政治新常态,改革阵营新困局
曾几何时,这些政党高举制度改革与政治清廉的旗帜,痛斥裙带关系与官位世袭。但当他们自己执政之后,现实却讽刺得令人哑口无言。越来越多曾在幕后的“家属”,突然出现在权力的核心。即便他们履历平平,却被安排进内阁要职、党务高位,仿佛姓氏和血缘才是进入权力中枢的通行证。
家人出征、家属上阵,党内资源及人脉网络为之让路,甚至连“接班梯队”的构建,也围绕著家族布局展开。更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切还冠冕堂皇地披著“民主程序”的外衣,好像只要投票通过,裙带就能被洗白。
在国阵年代,权力世袭至少还懂得“低调”;若这成为新常态,马来西亚的政党生态,不是在进步的道路上前进,而是在挂著Reverse挡的车上狂飙。
结语:党务成乱局,国务怎服众?
这一次的党选,其实是公正党对安华领导力的一次试金石。
众所周知,安华“有风驶到尽”的性格,从不掩饰对权力的掌控欲。这场党选中,他的目标早已昭然若揭:边缘化拉菲兹,扶持女儿上位。从他执政开始,拉菲兹就被封进一个毫无实权的“无牙部长”位置。党内能够拉票的资源、基层网络也逐渐从拉菲兹手中剥离,换成了更“可靠”的自家人马。此次努鲁依莎角逐署理主席,不过是安华剧本推进的下一幕。
而对手拉菲兹,据近日报导,若无法守住署理主席之位,他将辞去经济部长职务,回归普通国会议员身份。他更直言:“当部长是个糟糕的事情,我宁可离开内阁,好自由回应各类课题。”言语中不乏对现有体制的讽刺,也折射出他对现状的深刻不满。若他败选离阁,不仅意味著安华全面“清场”成功,也将对团结政府内部的政策多元声音造成进一步压缩。
如果派系之争胜于组织改革,如果选举制度可以被派系操控,如果裙带关系优先于党务,那执政中央也会陷入同样的逻辑。资源分配按亲疏、政策考量按人情、改革承诺最终变成巩固政权的工具。
一个连党内事务都无法公正处理的领导人,如何说服人民相信他能在国家层级上推动改革?
这,才是人民最该担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