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生了不少跳槽的课题。稍微引人注目的两位,都是笔者的友人:一位是马华的前青年团总秘书梁捷顺,一位是民政前总秘书麦嘉强。梁氏由马华跳槽至土团;而麦氏则跳槽至伊斯兰党非穆斯林支持者大会堂。其他跳槽者包括马华的汤良福,黄玉盈,以及民政党的蔡连财等等。
马来西亚政治人物跳槽,不是新鲜事。因党争失利,而过档其他阵营的例子屡见不鲜。早期的时候,巫统创办人已故拿督翁嘉化,因与党理不同,退出巫统,成立马来亚独立党和国家党;近期的则有已故拿督斯里蔡锐明,在与丹斯里翁诗杰争夺总会长失败后,加入公正党。
无论是党争失利,还是其他原因,跳槽可以分成几种:国会议员的跳槽(已经被反跳槽法牵制);(非议员)的政治人物-由执政方跳往反对党;由反对党跳往执政党;或者在同盟的党内跳。
梁氏,虽是马华的一员,但马华在朝和在野其实没什么大差别。以今天的政治语境而言,梁氏的跳槽,不算是执政往反对党跳。麦氏则是同盟平级跳。这种跳法,不会很大影响选民的支持度,反而是看跳槽者本身的影响力和地位,以及跳槽的原因。但至少,他们不是由反对阵营跳往执政方,以获得一些个人利益,如受委任一些官职等等。
然而,由马华和民政,跳往土团和伊斯兰党,意义何在?首先,伊斯兰党和土团对马来议席的渴望甚高,不会轻易让路于非民政党和非马来党员参选;第二,华裔对土团和伊斯兰党的思路,还是处于惧怕和厌恶,无论如何,情愿投给行动党或没什么作为的希盟候选人,多过国盟。
唯一对华社的好处,就是倘若国盟执政,这些土团和伊斯兰党非马来/穆斯林党员,将会成为执政党和华社之间的桥梁。
国盟执政,希盟执政,以华社的语境(非读者个人意见)而言有什么差别?贪污腐败泛滥,两党都攻击巫统,但又抢著与巫统合作,不愿意承认统考,不愿意制度化拨款华教,维护土著权益地位,捍卫固打制,没有给予增建华校的批文,没有公平对待非土著等等。土团党和伊斯兰党如此,公正党,行动党和诚信党又何尝不是?
但是,华人还是会无条件持续支持行动党和希盟的主要原因,是国盟的过度宗教化的政策,如规范穿著,规范经商行为,侵犯非穆斯林权益的政治行为。
华社没什么选择。麦氏和梁氏的平级跳槽,若不是跳入希盟,华社对笔者这两位友人的看法不会有什么大改变。除非,华社对希盟失望透顶的程度超越笔者的想像,要不然,希盟如何对待华社,如何违背诺言,一句“大局”,则可轻松获得华社绝大多数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