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危机低警觉

马来西亚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国家,在没有太多天然灾害威胁的情况下,造就了国民对各种危机的低警觉性。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我们对意外和突发事件没有太多的准备,往往都是亡羊补牢而不是未雨绸缪。

就最近缅甸地震灾害的事件来说,引起了大家关注马来西亚是否会发生地震,而网络上也出现一些人将我国不同地方发生地震的机率整理成图文分享,引发不少人的转发与分享。在这些网络贴文中,大家不外乎都是担心我国原来真的会发生地震。然后一波的紧张与焦虑质疑,却没有看到有关单位出来喊话,让民众知道国家地震防灾上做了哪些准备,以及教育民众假设真的发生地震灾害,大家该怎么做。

前几天雪州发生地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也有类似状况,要等到事情发生,造成的巨大损失后,大家才惊觉原来住宅与天然气管线距离如此靠近,并质疑为什么房屋发展计划可以无视管线缓冲区?承包商是否真的越界施工?主管单位为是否有做好长期管控工作? 

其实这种后知后觉,事后罗生门的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还记得2022年雪州峇冬加里露营地土崩惨剧吗?大家也是在事发后才知道原来官方对于这种营地的管理有着严重疏忽,当时既没有现行条例管制露营营地,业者也不需要额外申请营地经营准证,要等到事发后才进行相关法律的讨论与制定,俨然就是一个亡羊补牢的做法。

对危机的低警觉是大家急需要正视的问题,在我们生活中充斥各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比如路边违法停车可能会造成发生紧急状况时,阻挡各种救灾交通工具(消防车、救护车等)无法通行;大楼的楼梯间堆放大量杂物,甚至使得逃生门被阻挡无法开启等,都是相同的生活态度,在还未有任何意外前没有人觉得很重要,但意外发生后却互相推脱,受害者只能够自叹倒霉。

我们需要未雨绸缪而不是一直在亡羊补牢。比如地震灾害,既然我国矿物及地质科学局早已提供了国内可能发生地震的各种资讯,那主管单位(如内阁)该关注的不是地震何时发生或如何发生,而是地震发生后我们是否有一套完整的救灾作业程序?人民在面对这些灾难时是否有能力应对与自救?这方面需要的宣导教育部分政府又做了哪些工作? 

老天给了我们一个优秀的自然环境,那我们更应该好好的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有完整的准备,而不是处于事情发生后才来救灾的被动状态。今天有多少的条规被忽视?有多少的制度被大家视为形式而没有严格遵守?或许这些都是主管单位需要去关注的部分,在平常动用人力与资源去关注与解决这些问题,总比事情发生后才来追责、提供各种补偿与津贴更有意义。

教育宣导工作

人民在各种意外、灾难发生后第一时间的反应也是很重要的部分,教育宣导工作是否有确实进行?人民与主管单位的是不是能够进行有效沟通?总不能每次事情发生后才惊觉原来早就有人反映过问题,却被掩埋在行政体制内而没有办法获得有效的关注。

我们的先天条件在世界上应该属于很优秀的前段班,如何避免人为疏忽而屡屡发生各种遗憾的意外与灾难是大家都应该关注的事情,希望接下来内阁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好好的执行与监督,让国民的生活无虑,安全的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

黄瑞泰

独中老师、隆雪华堂文教委员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