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语中,“Guru”一词原意是教师、导师、老师。

但是身为马来西亚的我们都知道,近来当某个人被称为Guru的时候,往往都带有贬义色彩的,它通常指那些通过讲课兜售理念、甚至忽悠学员的导师。

然而,我们是否真正思考过“Guru”的本质?在人类历史上,导师的存在从未缺席,伟人、皇帝、名人都曾有自己的Guru。这说明,人类对导师的需求并非偶然,而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和心理需求。

实际上,“Guru”一词源自梵文,其中“Gu”意为黑暗,“Ru”意为驱散,合起来表示“驱散黑暗的人”,即启蒙导师。在印度文化和佛教传统中,Guru是智慧的引导者,传授知识、指引弟子走向觉悟。

但在马来西亚,由于部分投机者的滥用,这个词逐渐带上了负面色彩,甚至被与欺骗、营销挂钩。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忽略它原本的价值。

真正的Guru,并非哗众取宠,而是帮助人们看清世界、提升自我的引路人。

历史的印证:伟人也需要导师

我们为什么这么容易崇拜权威,想向光鲜亮丽的“成功人士”付费学习?这难道是一种历史的印记?又或是基因的记忆?

就像历史中,刘邦出身平民,能建立汉朝并打败项羽,离不开三位重要的“导师”——张良、萧何和韩信。张良为他出谋划策,制定战略;萧何帮助他管理后方,稳固政权;韩信则是军事奇才,为他赢得关键战役。

刘邦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粮饷,我不如萧何;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正是因为有这些“导师”,刘邦才能最终夺取天下。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那些成就卓越的人物背后,往往有一位甚至多位导师指引。例如,亚里士多德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导师,孔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乔布斯在苹果崛起之初,也曾向各界商业精英取经。

即使是权力至高无上的皇帝,也需要有谋臣、顾问,帮助其决策国家大事。导师的存在,并非是权威的替代,而是智慧的补充。

人为什么需要导师?

导师的存在,首先能够让我们获得不同的视角。一个人的认知往往是有限的,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可能会忽略掉许多关键点。而导师的经验和见解,能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层面去思考问题。

比如,很多企业家在创业初期都会寻找行业资深人士请教,而这些前辈的意见,往往能让他们避开不必要的陷阱。

其次,导师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试错的成本。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我们都会面对很多未知的挑战,而导师的经验可以成为一面镜子,让我们借鉴别人的成功和失败,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比如,许多顶级运动员都会有私人教练,而这些教练的角色不仅仅是指导训练,更是帮助运动员少走弯路、优化成长路径。

此外,导师还能起到激励和推动的作用。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瓶颈和自我怀疑,而导师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提供指引和鼓励,甚至用挑战的方式逼迫你突破舒适圈。

许多知名作家都会有编辑或同行作家作为他们的导师,在创作低谷时给予他们灵感和支持。

Guru不只是导师,而是无处不在的智慧来源

许多人误解guru的概念,以为它必须是付费拜师的角色,甚至把寻找导师当成焦虑和不安的出口,花钱购买心理安慰。

然而,真正的导师未必需要金钱交易,它可以是你的员工、你的竞争对手,甚至你的朋友。每一次对话、每一场竞争、每一次失败,都是学习的机会,都是人生的导师。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从中汲取智慧。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具备思辨能力,而不是一味接受所有“正能量”的信息。事实上,适当的“负能量”也是有价值的。许多人抗拒负面情绪,认为只有正能量才能带来成长。

但实际上,负能量能够促使我们深思:对方的例子和说辞是否适合我的情况?是否真的可以被复制?就像负离子对人体有益一样,负能量有时候也能成为推动我们成长的动力。

关键在于,我们要学会筛选信息,而不是被情绪带著走。

你是自己生命的皇帝

人需要guru,不是因为害怕不确定性,而是因为有追求。真正有要求的人,自然会有上进心和求知欲。

然而,正如古代皇帝需要大臣提出建议,但最终的决策权仍在自己手中一样,我们也要明白:guru的作用是提供参考,而不是让我们盲目跟随。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我,而不是成为别人的影子。

所以,不要害怕寻找导师,也不要盲目崇拜。你才是自己生命中的皇帝,在接受意见和指导的同时,也要坚定地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王赫奇

企业文化研究者和连续创业家。至今共为超过百位企业家、教授、以及各领域专家出版书籍,并在2021年实现出版社的绿色转型。目前专注于企业永续发展、经济与政策研究、组织架构与企业管理课题。此外,还在东盟多国推广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