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精神为何?90年代台湾统一企业总经理林苍生在一场演讲时提及企业要赚品质好的钱; 学术界更有学者将对企业诊断以医生看病人为例,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必要时也需进行切除手术,割除毒廇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一些大学也开办企业伦理课,那时候的大学似乎开始关注企业伦理、对企业在端正社会价值观的功能进行反思。然而理想终究只是理想,很少人会和钱过不去,利益最大化仍是企业界的主流思想。企业支持公益活动经常是大赚钱之后才有的形象工程。

上述把管理者要扮演医生的角色论点,是学术界赋予管理者崇高的使命。但事实上,不是所有的企业主和经营者都拥有这样的高度。企业经营要有理念、愿景,然后设定目标与制定计划,整个公司团队按照计划去执行。如果目标订定不合理,执行过程很容易就会出现落差。另外就是配给的资源未到位,也会导致工作进度落后与绩效不彰。倘若在进度检讨过程中提出的调整方案未能一一落实,最终的结果必定不理想。大部分企业在经营绩效追踪方面都只沦为形式。

家族企业在绩效管理的问题尤其严重。因为任人唯亲,有能力的外人不容易冒出头。因为受到群带关系所阻遏,有好的建议也不敢冒然提出。“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成为职场最有用的生存教条。因此,家族企业留住人才的概率是非常低的,稍有能力的很快就跳槽到他处。

国外有些企业屹立不倒,那是由专业经理团队在经营。企业的经营理念能够由上往下贯彻。企业内部出现弊端会迅速被纠正。反之,家族企业经常包庇自家人所犯的错误,这点经常让其他有热诚的员工感到心寒,久而久之让企业失去了活力。一个经济不景气或经济风暴就让企业大伤元气,乃至关门大吉。

能够把公司做大并不算拥有天大的本事。能够经历几次的经济风暴,愈走愈稳健,那才叫做经营有道。近三十年来,全球经济至少遭遇三次经济大风暴,能够存活下来的也算有两把刷子。 但有不少企业仍然靠著过去挣到的老本苟延残喘在支撑。有魄力的经营者,知道什么叫正道,仿效外科医生敢敢为企业动手术。在经济风暴再度莅临前,已做好了应对的策略。风暴来临检验企业的体质,能够屹立不倒者,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企业家。

郑名烈

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