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从老师工作的角度写了一篇人工智能如何改变老师与学校教育的文章,就有网友留言反馈说老师职业是不是在未来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而消失?个人觉得新科技的发展并不一定意味着工作消失,也有可能改变了工作的模式,提升了其中的专业需求。
在两百多年前从英国纺织业开始的工业革命改变了长久以来的手工编制作业模式,有很多纺织业的技术工人被迫离开从事已久的工作。事实上纺织工厂从来没有因为纺织机的出现而不再需要工人,相反地为了增加产量,需要大量能够操作机械的工人(这也是后来教育普及的原因)。
如今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类似的状况,人工智能技术能做到很多原本属于人工才能做的任务,只是任务可以被系统取代,并不意味着相关工作就会消失。就老师的工作来说,人工智能可以完成作业评量、考卷出题、试卷批改,甚至是透过一个学生一年所完成的作业品质、参与的活动对相关学生进行初步的考核等任务,看起来似乎不再需要老师,事实上并反而更需要有高度专业的老师。
毕竟需要老师将评量标准、评量方式,甚至是各种需求清楚的告诉人工智能系统,系统才能够完成相关工作,而人工智能平台再厉害,还是一个系统,需要收到明确的指令,让人工智能系统知道要做什么?相关任务的作业标准等,才能够产出符合需求的资讯。
此外,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材料并不一定符合实际使用的要求,甚至其中可能有很多不明确,甚至错误的资讯,因此还是必须依赖老师的专业,根据实际的社会文化状况进行调整,甚至修正。再说,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师生互动,人工智能能够有效率的提供各种资讯,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够理解相关文字背后的意义与概念,最终还需老师引导学生去了解。
从上述这个角度来说,老师既需要能够与人工智能系统互动,也要有判断系统所提供的资讯是否有误,还要能够让学生理解其学习所面对的问题及改进相关弱项,可见老师这份职业不会消失,反而比起过去有更高的专业要求。
这种情况不只是在老师的工作上会发生,比如律师事务所在各种案例寻找、资料整理,甚至是法律文件撰写的工作都可以透过人工智能系统来完成,这并不意味着相关职务的消失,而是工作内容的改变。未来刚毕业的律师必需要比过去更有专业能力,才能够让人工智能系统明白所提出的要求,并且处理人工智能系统所输出的材料,包括核实资讯、修正误差等。
企业可以透过人工智能系统去分析其产品销售资料库,但究竟要得到何种反馈?如何判断系统所做的报告符合事实?该如何清楚引导系统更符合需求的完成相关作业?这都是未来销售部门将面对的工作调整,因此职位不一定会消失,只是工作内容发生了改变。
更高专业需求
从整个大趋势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将直接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威胁”到很多初级工作的任务,同时对于人力资源有更高的专业需求。就像两百多年前的纺织机对传统手工纺织工人的冲击,不去学会使用更新更先进的机械,就会被淘汰,能够掌握蒸汽机,并且操作纺织机的人就有更好地工作机会。
所以,马来西亚的教育是否让孩子拥有面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冲击?如果没有,我们该怎么做?台面上除了空泛的口号,似乎好像没有什么人真正去思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