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相署负责伊斯兰事务部长莫哈末纳因宣布,伊斯兰发展局(JAKIM)将在不久后颁布一项指南,以规范穆斯林参与非伊宗教活动。根据报道,该指南内容包括主办当局避免涉及带有宣传性质的演讲或歌唱、散发传单或宗教材料,以及任何可能侮辱或嘲弄伊斯兰信仰的表演或言论。

这项宣布,即刻引发国阵国大党和行动党社青团的强烈反对。同时,在华文报刊的社媒,引来很多华裔网民反对声音。来自沙巴砂拉越的网民,更是调侃在婆罗洲没有这样的政策。

很多非穆斯林,认为首相署伊斯兰事务部长的这一项宣布,有损国家人民团结,国大党议员更是调侃,是不是连参与非穆斯林的婚宴和葬礼,都需要伊斯兰发展局的批准?

无论如何,首相安华过后指出,内阁决议我国无需为穆斯林制定非伊教庆典的参与指南。

然而,这课题在半岛穆斯林群体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笔者书写这篇文章,是要将马来西亚多数穆斯林的心态传达给读者。若读者不愿意理解多数穆斯林心态,认为自身的意见是完全正确,反倒是多数穆斯林需要考量华裔的意见,那么这篇文章对该类型读者就没有意义了。

多数穆斯林同胞,在这项课题的意见,其实很简单。穆斯林规范穆斯林事物,与非穆斯林无关。穆斯林认为,宗教局的操作模式是合理的。如果要求非穆斯林庆典主办方向伊斯兰发展局申请,已经触犯非穆斯林权益,那么大可不必邀请穆斯林参与。

马来西亚半岛多数友族马来同胞,在社交媒体开放后,在羊群效应下,对本身的宗教信仰更加虔诚。在这方面,他们认为没有侵犯非穆斯林的权益。就以近期发生的清真认证事件,穆斯林认为,非穆斯林若是要售卖非清真食品,是非穆斯林的权益,倘若要兜售于穆斯林,才需要遵守清镇条例。此事的想法亦是如此:若非穆斯林要举办任何宗教庆典,请随意,但要邀请穆斯林,则请尊重穆斯林的宗教信仰。毕竟在他们多数人心中,他们可没有强迫必须让穆斯林参与其他宗教节日。

笔者曾经参与一个非伊斯兰的宗教活动。该宗教领袖,向信徒们颁布指南,不可以在清明节时祭拜祖先,不可以吃供奉神佛的贡品,不可以参与其他宗教的诵经等等。

这个非伊斯兰的宗教,向他们的信徒颁布指南,对这宗教的信徒而言,完全没侵犯其他族群和宗教的权益。该宗教领袖,也只是遵照信徒的意愿,解释什么是被允许,什么是不被允许的。

同个时期,有一位网络穆斯林传教士,向笔者发来讨教信息,以探讨类似的课题,即是穆斯林能否参与中华文化的庆典。笔者回答如下:

笔者完全理解并且尊重穆斯林不愿意参与与伊斯兰原则相抵触的习俗。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探讨汉族的文化历史,以区分各类习俗的本质和原则。

大多数中华文化习俗的起源往往涉及多个元素,包括民间宗教或迷信成分。

传统习俗形成

华夏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明,许多传统习俗的形成,实际上是为了纪念农业活动,并且依据两种历法来安排——阳历(基于24节气的阳历)和阴历(基于12或13个月的农历)。

例如,初一、初八等日期遵循农历(阴历),所以春节(正月初一农历新年)、中秋节(八月十五)等都是基于阴历计算的;而立春、冬至、清明等节日则是基于24节气的阳历计算的。

以春节为例,为了让古代农民理解正月初一的重要性,古人“创造”了关于“年”兽的故事,说“年”在正月初一会出来伤害人们,因此需要燃放爆竹来驱赶“年”兽。这便形成了“过年”习俗,其中“年”既是一种怪兽的名字,也代表“一年”的概念。

同时,给予压岁钱(红包)的习俗,也有一定的民间宗教成分,除夕给予孩童钱币,以压“祟”。祟,是民间相信在除夕出现来骚扰孩童的鬼怪。

再比如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这是所有农作物丰收、农民需要停下耕作、开始为冬季做准备的时节。于是,人们创造了“嫦娥奔月”的传说,以纪念这个重要的农事时间节点。

许多传统文化习俗都蕴含浓厚的农业元素,与神话故事交织在一起,其目的是让当时不识字的农民牢记这些重要的农业日期,从而规范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节奏。

但今天,完全相信神话的华夏子弟不多。中国在19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也将很多封建迷信的思想一并改革。更多的节日,是以文化方式传承,以表我华夏的身份。

若穆斯林同胞,是以华裔如何看待本身的传统:即,虽然有民间信仰成分,但我们大部分人已经不再相信,而是以文化方式传承,那么就不应该是抵触伊斯兰;反之,若稍微触碰民间信仰则等同于抵触伊斯兰教义,那么穆斯林可以选择避免参与。

戴子豪

律师兼评论员。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