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期间,与已踏入职场的学生小聚,闲聊家常,交流彼此的近况,也分享其他同学的消息,发现有不少毕业生正在微型小学执教。
微型小学(Sekolah Kurang Murid,SKM)是指学生人数少于150人的学校。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共有3062所微型小学,占全国小学总数(约1万所)的30%。其中包括2053所微型国小、626所微型华小及383所微型泰小。此外,全校学生人数不足30人的学校共有496所,规模比一般学校的一个班级还小,其中华小占了119所。
“学生人数少,是不是比较好教呢?”
“在微型小学执教,工作比较轻松吗?”
许多人可能认为,学生人数少意味著工作量比较小,教学较为轻松,其实并不然。学生人数少,批改数量会少些,但在备课、教学上所需花的时间还是一样,不能偷工减料。学校的系统一样得维持正常运作,但凡其它学校须执行的职务,完成的工作,上交的报告也一样不能少。由于老师人数不多,一人往往得身兼多职。许多刚毕业的教师方踏入职场,便被委以重任,如担任多个科目的科目主任,有者甚至还直接当上副校长,以填补行政职缺。
虽说教育讲究奉献,多做多得,不应斤斤计较,但这样的情况并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对刚踏入职场,既需要有适应的时间,也需要有前辈引领的新手教师而言。
从正面来看,学生人数少意味著教师能有机会进行个别指导,给予学生更多关注,但也有不可忽视的限制,例如难以开展需要多人合作、讨论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在学生总数少过于30位,一个班级只有1-2位学生的学校。同伴群体对儿童的情感发展、自我认同及社交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学校是儿童学习如何与人相处、解决人际冲突、提升沟通能力,建立自我价值的重要场地。学生人数少,无法提供完整、丰富的学习环境,不仅难以培养21世纪所强调的软实力如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也与国家教育哲理所强调的智力、情感、心理、生理的全方位发展相悖。
合并或关闭微型小学一直是个敏感议题。大家都担忧一旦“失守”,会被千夫所指,因此常高喊“一间都不能少”,不敢轻举妄动。知道先贤建校不容易,建设比破坏难,然而,学校作为实现国家教育理念,为国家培养生力军的重要机构,不能不把学生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幸福感放在首位。
教育是动态变化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法,教育资源的分配方法,都须随著时代的变化,因时制宜,也因地制宜,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学生能获得更好的教育。只关注“保住学校”,而忽视外在环境的变化,无疑就像楚人刻舟求剑一样,最终受损的将是学生。
只有当大家都拥有足够的安全感,不再被“失去后难以再拥有”的稀缺心态束缚,不再背负“未能守住即是不肖子孙”的心理压力,政治人物也无需担心因关闭、合并微型小学而流失选票,才能真正回归教育本质,以理性和专业的态度看待问题,有勇气为孩子做出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