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在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概念,不同的族群有属于各自的新年,而长久以来我们都是以族裔作为不同新年的划分标准,所以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大家对华人新年、马来人新年、印度人新年这样的词一点都不排斥,甚至有着外国人无法感受的熟悉。

只是这几年来因为中美政治博弈的关系,农历新年的英文译名成为大家争辩的一个话题,然而相关争论是从国际政治角度切入,作为马来西亚人的本人认为此争辩并不符合我国的社会文化脉络,毕竟我国多元族群的脉络下,“Chinese New Year”比“Lunar New Year”更符合我国多元社会的传统称谓,而我们并不需要因为对中国的想法而坠入相关争议。

要从我国的社会文化角度看待此问题,应该就要了解历法的相关背景知识。其实很多人对于不同族裔传统新年的认识仅停留在称谓上,却对其背后的历法系统毫无认识,大家都说不清楚华人新年的“农历”指的是什么?马来人根据伊斯兰历法的新年(Awal Muharam)跟农历新年有什么不同?我国印度人过的屠妖节又根据什么来制定?

首先,各个历史悠久的文化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历法,不管是地球上哪一个角落与文化区,一年、一个月的历法的计算与设计都脱离不了地球、太阳与月亮运动的关系,有的历法根据月亮绕地球一圈为基础,如伊斯兰历(Lunar Calendar)。

有的历法根据地球绕太阳一圈为标准进行设计,印度的历法就是纯粹的太阳历(Solar Calendar),而考虑到月亮绕地求公转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间差,将两者彼此融合设计的就是中国传统的农历(Lunisolar calendar)。

从英文字义来看,“Lunar”的词源来源拉丁语的月亮(luna),因此精准来说“Lunar New Year”应该是指根据月亮运动所设计的伊斯兰历(或是阴历)新年,而在马来西亚的文化脉络则应该是属于Awal Muharam,而不是华人农历新年。

如果要给农历新年一个去中国化的英文称谓,那就应该是“Lunisolar New Year”,而不是“Lunar New Year”。如果将“Lunar New Year”作为农历新年,除了忽略农历的设计原理及其中闰月、大月小月的设置考量,这会对想要认识农历背后的复杂设计有错误的印象之外,更脱离了我国长久以来约定俗成的共识。

在马来西亚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国度,只有让大家了解彼此不同的传统历法设计的原理,从中去明白为什么农历有闰月?为何这几年除夕是年廿九而不是三十?从历法教育也可以让大家知道为何开斋节都会比前一年提早差不多11天,也可以弄明白印度人的屠妖节为什么总是在十月下旬到十一月上旬之间,如此才能有效的讨论相关译名,且能促进跨文化的认识,达到彼此包容的目标。

黄瑞泰

独中老师、隆雪华堂文教委员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