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都拉领导时期,巫统内部因马哈迪退而不休,加上阿都拉的软弱引发群雄并起,巫统内部已出现缝隙,后来就裂解为数个小板块。由于没有一位拥有强大凝聚力的强人出现,面对日趋强大的在野党和民怨,此时的巫统已露出衰败的迹象。

2008年全国大选,表面上巫统虽然仍是一个大版块,但经过几次大选的磨合,在野联盟已整合成为另一个大板块。朝野两个大板块间互相挤压过程中,马来西亚政治开始变得有看头。两股对立的政治力量激烈碰撞下,掀起马来西亚政治史上史无前例的大海啸。在野党凭借47.79%的总得票率,获得82个议席,占据国会36.25%的席位。这样的成绩,不仅国阵本身不相信,就连选后才组成民联的伊党、行动党和公正党也感到意外。之后,在野联盟便信誓旦旦地将目标放在夺取中央政权。

2013年全国大选后,在野联盟挑战国阵政权,虽然民联的得票率已超过国阵,但在议席上却败给后者。落败的民联开始出现缝隙,此时伊党保守派在党选成功挤掉开明派,民联共主安华又被官司缠身,导致在野联盟的政治板块开始出现分裂,最终伊党选择离开民联。

庆幸的是,巫统在此时也出现激烈的权斗,老二慕尤丁被开除党籍。过去一直稳如泰山的巫统,在这一时期再度出现暗流。土团、公正党、诚信党和行动党合组希盟,不甘寂寞的马哈迪挺身而出成为共主,成功撬走原属巫统的马来票。
2018年全国大选在伊党的搅局下,希盟成功夺下中央政权。此时希盟的政治板块扩大,东马阵营也看到国阵的颓势,加剧国阵板块的分裂与萎缩,而伊党也划出自己的版图。

然而,希盟政府上台二十二个月,因马哈迪辞去首相职务、土团脱离希盟,以及公正党的分裂,希盟的板块硬生生地被割掉一大块。此时国阵、伊党、东马政党,以及公正党的叛党者另组一个更大的板块来夺走政权。霹雳、柔佛、马六甲、吉打等州政权也因政治板块移动而相继变天。

2022年第十五届全国大选,国阵的传统票源被伊党主导的国盟吸走,促成了绿色板块的成形。希盟在华人区和城镇混合区稳住阵脚,但也只赢得82席。东马沙盟和砂盟各据一方。砂盟的板块已趋向稳定,而沙盟仍在动荡中,来届州选举将再掀起一场大混战,继而在经历板块的重组之后才会暂时稳定下来。

可以预见,来届大选如果选前未完成选区分配的谈判工作,选后仍然大概率会再出现悬峙议会,届时政治板块将继续重组和变动,不同板块之间的碰撞会更加激烈,政治不稳定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郑名烈

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