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参瓦帝卡问候声中把场景拉到北纬13°50',空气弥漫著令人无法抗拒的酸辣滋味,昭波耶河(Chao Phraya)已经苏醒,叫卖声此起彼落,讨价还价你来我往,划桨起落和水面上的波纹相映成趣,绵延数十公里的小舟商家从热食到饮料满足所有旅客需求,这就是安帕瓦水上市场一天序幕的开始。
泰菜世界厨房
自1990年,泰国政府向全世界行销“泰国菜世界厨房”(Thailand Kitchen to the world),短短十年光景,泰国菜在国际上很快崭露头角,不只成功行销泰国文化,各种饮食软硬体设备,锡制锅碗瓢盆、竹编、木勺,包括专业厨师训练输出,各品牌酱料冬荫公、红黄绿咖哩酱,指定品牌酱油、老抽和蚝油,装潢从金碧辉煌餐厅意象到平民路线木雕艺术,成功向世界塑造泰国鲜明形象。
泰菜有一套认证流程,其中必须符合在地作法,例如泰式凉拌木瓜丝。
简单几种材料,要做到位却不容易,泰国夜市常见左手捧著已去皮的木瓜,右手握刀柄,以垂直方式落刀,目视得拿捏得准,力道还要乔到刚刚好,接著刀子换个姿势,片刀贴近木瓜表面往外削出去,连环动作一气呵成,就像刀削面师傅,刀起刀落干净俐落、熟悉轻巧。
从偏远山区传到大都会
泰国称为Som Tam ,最早出现在泰国东北部依善地区,这一带多为寮族,他们和泰族在语言和文化上有显著不同,自古就以农耕为主,受到地势影响,气候干燥,收成有限,在经济上相对弱势。从整个历史发展脉络中,寮人属骆越族的分支,原居住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战国末年沿著湄公河南下,少部分在越南、柬埔寨定居,多数则住在寮国,其中包括依善地区落地生根。他们复制原乡味道,以酸辣著称,喜欢生食香草植物,如紫苏、薄荷、鱼腥草(Fishwort)、稻米草(Rice Paddy)、香蜂草(Balm),我旅居寮国期间,学当地人出门斜背个小竹篓,里面装满糯米饭,饿了就捏一口沾鱼酱吃,超接地气。
依善人们喜欢用木制高脚舂来捣蔬菜,先将有口感的四季豆或长豆、朝天椒、生蒜舂碎,组织软化再放棕榈糖、鱼露继续捣至溶化,接续放入带皮柠檬数小块,小番茄边捣边用汤匙翻动,使其均匀,最后放入主角木瓜丝再大力舂捣,藉“杵”与“钵”的磨擦产生热能,食材组织软化藉以吸收香料达到入味的效果。由于依善物资匮乏,他们就地取材,从高原河流捕捞小螃蟹一起捣碎增加鲜味顺便补充蛋白质。
19世纪末越战结束,连结泰寮边界的廊开府(Nong Khai)到北标府公路开通,许多依善地区和边界的寮国人选择到泰国曼谷谋生,这道菜因此传播开来,城市人以开阳取代生螃蟹,增加胡荽子根助香,调整做法人人易上手,简单开胃的凉拌因此广受好评,2002年入选成为泰菜一道代表菜,传播至全世界。
回到简朴日常
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熏陶的邻国越南人则发挥:“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之思无邪学派,他们的木瓜改用挫的方式,就像挫地瓜签,接下来用大量的水加冰块去涩味和生木瓜乳胶,冰镇效果又能增加脆度,有别于泰国吃法,越南人加入五花肉、豪迈整尾虾仁、碎花生、生辣椒、蒜末,洒一把越南香菜(Rau răm),味道秒变中南半岛风。
凉拌木瓜传播脚步并未因此停歇,一路南下到马来半岛,透过和华族男人联姻,生下峇峇娘惹第一代,凉拌木瓜改走中国风,挫片抓盐去涩,加入小黄瓜、红萝卜、朝天辣椒,糖醋水煮沸待凉装入瓶中腌渍入味,一缕木瓜丝千回百转,翻山越岭,终于回到安逸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