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主自由的社会里,政治和经济理应一样,每一个主流政党都会经历经济学上的周期规律的四个阶段: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以及复苏期。不同的是,有些政党的周期会长一些,起伏时期长短不一,能熬过萧条期翻身的,就能持续扩张占据政治主流的位子。不思进取者,往往未能脱离泥沼,继续垂死争扎。
巫统是打著种族主义的旗号,在政坛上享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红利,但随著1998年安华被逐出巫统开始,巫统内部挺安华者就对当权派丧失的信心,也凝聚了马来社会反对巫统者的力量。享受半个世纪繁荣期的巫统,1998年开始浮现衰退期的征兆,除了在1999年大选丢失登嘉楼政权,也让伊党拿下27个国席和98个州议席。
巫统的衰退期正好是伊党的复苏期,1999年伊党多个国州席是第一次胜出。2004年巫统在阿都拉新首相效应下虽然取得空前的胜利,但因阿都拉的软弱,导致巫统派系的倾轧更为严重。因而2004年全国大选巫统的辉煌胜利,更像是盛及而衰前回光返照的景象,到了2008年大选掀起308大海啸之后,巫统正式步衰退期,然后逐年往下探底。
伊党方面,2004年的国席下挫至7席,较上一届共丢掉20席,与此同时也失去登嘉楼政权。表面上是步入衰退期,但伊党在2008年全国大选囊获23国83州个议席,接著在2013年仍能保持21国85州的成绩,足以证明伊党的势力已经反弹。2018年509全国大选,伊党退出民联单独上阵,仍能保住18国90州个议席,伊党的底气完全展现出来。在2022年第15届全国大选取得43个国议席之外,还拉拔土团攻下31个国席,完全是步入繁荣期的体现。之后的六州选举,伊党也创下历史佳绩。
马华方面,1969年、1978年、1986年,以及1990年算是处于衰退期,但在1995年、1999年和2004年则是颠峰期。自2008年、2013年、2018年及2022年则由衰退期步向萧条期,迄今仍未看到复苏期的曙光。再这样下去,有可能会步入民政党掉入冬眠期的危机。行动党的周期恰好与马华相反,两者呈此消彼长的关系。目前已经处在繁荣期的顶峰,如果太自满可能会出意外,要维持佳绩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备战。
在谷底者,期待往上攀升。在颠峰者又担心前面是下坡路。来届全国大选,18岁到30岁的选民的投票倾向,将会影响选举结果走势。可以预见的,朝野阵营都怕掉入衰退期和萧条期,必定卯足全力,抢攻年轻选民的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