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慧音社社长程福隆日前提到,新捐血者越来越少,若趋势持续,捐血者将青黄不接,血库恐将告急。
他以卫生部数据网站KKMNOW所记录的数据为例,槟州于2014年新增1万8376名捐血者,之后即呈下滑趋势,2024年的新捐血者更大幅减至7401名。
事实上,这确实是值得担忧的情况,犹如让原本已不多捐血者比例雪上加霜。根据数据,大马仅有2.3%人口成为捐血者,远比国际水平的5.0%来得低;因此,大马目标是在2030年前将捐血人口提升至3.5%。
捐血者的减少,并不是大马独有的问题,而是和少子化和老龄化一样,缠绕多国的课题,并可预知情况恐怕会愈来愈严峻。就连世界第一、捐血率高达8.13%的台湾(即每12人中就有一人捐过血)也担心,在少子化的影响下,年轻人捐血量不如以往,并有单位呼吁未来将捐血年龄上限提高。
除了少子化和老龄化,我们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影响颇大。年轻人喜欢喝奶茶和咖啡,而奶茶和咖啡都含有单宁酸(Tannins),会降低我们人体对铁质的吸收,可能影响体内铁储量减少,致使贫血或其他健康问题,甚至不符合捐血的健康标准。
有朋友一直希望捐血,但血红蛋白(HB)每次都在边界线。我建议她尽量在捐血前的24小时内,甚至在一周前就开始减少喝奶茶和咖啡,最后终于如愿捐血。
此外,在日常饮食中也可搭配维生素C的食物,如番茄、红萝卜或鲜橙等,因为高维生素C食物能增强铁质的吸收。再不然也能摄取高铁质食物,如菠菜、扁豆等食物,尤其是深绿色蔬菜和豆类。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们捐出来的一包血液会被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血小板、血浆及红血球。不过,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全国逾半血供是给出现血液问题的长期患者,包括地中海贫血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其馀的一半血供则是手术患者或车祸伤者所用。
不过,由于大马只有2.5%人士有捐血习惯,所以几乎每年斋戒月、佳节期间的血库都会出现血供短缺问题。除了最基本的血红蛋白(HB)和体重这两关,捐血者也要符合一些条件。
性工作者、曾经吸毒、拥有多位性伴侣、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者)、B型肝炎病史、C型肝炎病史、HIV检验阳性或爱滋病患者、生产或哺乳未超过一年、纹身/穿环后不到1年、半年内进行过重大手术者、体重少过45公斤、服用抗生素或疫苗接种后不到21天,或发烧或感冒不到1个星期等人士都不得捐血。这主要是一些可经由血液传染的疾病存在潜伏期。
作为一名地贫患者的妈妈,我深知这一包包血的重量,尽管女儿在成功移植骨髓后已不需要再输血,但我每回想起女儿曾受了好多陌生人的恩惠,是素未谋面
的大家用热血延续了她的生命,就总会让我泪盈眶。
每一次捐血,都是在为陌生人的生命点燃希望,也可能成为另一个家庭的希望。尽管当前的趋势令人担忧,但希望通过科学宣传、政策支持和公众参与,我们仍有机会逆转这一局面,让更多人的生命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