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我和家姐求学时期在课业上,有当中小学老师的父母督促,我们念书的情况比起其他小朋友,算要幸福得多了。然而,那时候当课外补习风气开始风行之际,许多家长就为孩子在课馀寻找补习老师,在课业上协助孩子。左邻右舍之邻居孩子,大多都有补习老师辅导他们,这令我和姐姐羡慕不已。
姐姐于是透过同学,也问到了补习老师的联络方式以及他的辅导费用。两人高兴的准备告知父亲,想要求也为我们找个补习老师。当时姐和我的单纯想法是,父亲一定会赞许我们很自爱,会自己主动去找补习老师来加强课业成绩。
不料咱俩会见父亲要求时,立马受到他的严词训斥:你们两个先把学校功课给我搞好来,如果真的还需要往深学习,爸爸会帮你们找补习老师便是。
长大后与父亲聊起此事,他告诉我主要当年是因为不让我们,从小便养成依靠补习老师课外辅导,而在学校正课里不好好学习,久而久之养成了不良的“依赖”他人之学习态度,这才拒绝我们的要求的。
之后,因为没有课外补习老师做靠山,姐和我两人自此,更是自发自动的专心上课学习写作业,每年的学校成绩也未见有什么不妥。
之后上了大学,才发觉到高等学府的学习环境,竟然与中学有如此的天渊之别。教授们不似中学老师对同学课业,是那么的关怀与悉心协助学生们。聆听课堂教授教导时听不懂,除了与同学互相讨论研究之外,就是到图书馆自习以寻找资料了。别忘了我念书的时候,个人电脑与手机尚未问世,能方便我们轻易的在宿舍里,从网络学习找资料。
渐渐的,在那几年离乡背井到国外深造日子里,磨炼出了自己能够独立的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耐。数年大学教育中,我们最大收益并不是教授们的悉心教导、或课本所给于的学识,而是磨炼出自己生活上的独立性。简单的说,大学教育真正带给我们的,不是课本里头的东西,或是老师们传授的专业知识,而是训练我们学会如何的自己独立,不依赖他人以找出自己所要的答案。
现在回想,当年先父对自己的子女教育看似严苛,但不无道理。就像我们生病了,动辄依赖看医生吃药,而不自己努力强身健体,把身子养好,靠自己体魄抗衡病毒来侵,到最后势必将与药罐子造就了不解之缘。我们为人处世也何尝不是如此?生活中我们若处处仰赖他人的协助,依靠政府给于的枴杖,又怎能用自己实力去独立走向我们的心愿与理想呢?依赖,或许是最快的解决方法,但它绝对不是我们生命中的万能胶布。
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个人认为是我们马来短句所说的 "BerDiKaRi"(Berdiri Di Kaki Sendiri),用自己双脚站立,并走出自己所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