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商研究已成热门课题,尤其中国大陆近几年积极的往海外拓展外交关系,要将中国模式带到海外,因而海外商业网络建构、华商经商手法的相关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唯参照目前的华商研究成果,绝大部份的作者习惯的把成功的因素公式化,尤其福建人因地理条件使然,以海为田向海外发展。勤奋、勇于冒险就成为福建商人成功的基因。但我们看到的只是台面上代表性人物光鲜亮丽的晒其成功画面,还有许许多多在商海之中一蹶不振的案例不为人知,他们的际遇才是应该被研究的重点。
英殖民时期,华商大咖的商业活动不仅仅只涉及商业本身,除了与英殖民政府的管理方、土酋和统治者的关系建立之外,他们同时也是社群领袖,必须与不同帮群的领袖维系社会的秩序。生意做得愈大者,人脉的经营层面就愈广。比方说叶亚来担任吉隆坡甲必丹时,除了经商采锡业之外,也经营赌场及风月场所的生意,这些特种行业的经营需要私会党组织去维持秩序。他和殖民地政府官员及统治者的关系,是他在吉隆坡站稳脚跟的关键。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生存下来,必然有其过人之处。简言之,用现代的话语来形容就是黑白两道都能够吃得开。
在商场上,能够提供他人利益者,而自己又可从中获利,才是生存之道。利益的交换是个中的游戏规则。许多人奋力往上爬,不慎遇上金融风暴,资金周转不灵,就会提早出局,残酷的淘汰制让多少人梦碎。
历史研究一般习惯性的把成功人物的事迹简化和美化了。对于许多历史事件,不能过度的隐恶扬善,要客观的回到当时的历史时空和情境去思考,才能把具体的事实厘清。许多伟人不光彩的一面超乎大家的想像。在他们奋斗的历程中隐藏著不光彩的求生手段,在发迹后经过形象工程的包装就逐渐被大家遗忘。
如果有这么一部本地华人经济史,可深入挖掘前人的事迹,在论及前人的贡献时,亦可了解前人的求生与拓展之道。像我国这样的多元种族社会的经商之道,和中国大陆、台湾和新加坡等华人社会做比较,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关系的建立比技术的掌握可能更重要一些。有关成功者的经商模式,他们是如何在通往富裕之路,如何拉拢到对政府决策权力有著关键权力者,这些精髓理应被写入华商研究的范畴,不能只做锦上添花的擦鞋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