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人工智能(AI)崛起的时代,编程已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像阅读和写作一样重要。各国学校纷纷将编程课纳入课程,仿佛不学编程就跟不上时代。
自2001年起,我服务的学校就有教授编程课,最早只有高三理科班学Visual Basic。20多年来,我尝试在不同年级引入编程元素,包括Logo、HTML、Scratch、App Inventor、Arduino C、C++、Python等。编程学习常常枯燥、繁琐,指令和错误让学生难以坚持。为此,MIT团队开发了Scratch,简化输入过程,通过拼图式的编程模式使学习更具趣味性。
我认为,制作游戏是学习编程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开发游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编程兴趣,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尽管初学时多数学生兴趣不高,但通过分组合作和实际操作,他们能逐步掌握编程技能。每次发布任务,我都会展示往届优秀作品,激励学生创作出更有趣的作品。
10年前,流行一款名为“神魔之塔”的手游,我曾用其元素设计期末考题,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简易版的抽卡系统。这批学生的其中一位如今已是我校的电脑老师了。
通过游戏教授编程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 激发兴趣:游戏的互动性和吸引力能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开发喜欢的游戏能让他们更有动力解决问题。
2. 实践导向:游戏开发涉及编程的各个方面,从简单的逻辑控制到复杂的算法设计,使学习变得具体而有实感。
3. 即时反馈:每一步都能通过实际运行游戏来检验,反馈机制让学习者能迅速改进代码。
在我校,高二年级我教授VB6,因为它互动性强,适合初学者。高三则选修Python,学生们通过年终专题发挥创造力,制作属于自己的游戏程序。我通常会为学生提供一些方向,例如确定游戏类型、设计关卡和角色、编写代码和测试优化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将编程理论应用于实践,并不断调整改进。
根据学生反馈,我总结了几个学习编程的关键要点:
1. 逻辑思维:通过游戏开发,学生学会分解复杂问题,并通过编程语言找到解决方案。
2. 调试技巧:通过不断测试和修正,学生能掌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算法与数据结构:游戏中的AI设计、路径规划等功能需要使用算法和数据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游戏是编程学习的良好切入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绝对“有戏”,同时也会带来意外的惊喜。
(本专栏由董总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