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末至12月初,我国的公立大学迎来年度毕业季,不仅是对本科至博士毕业生多年努力的庄重总结,也标记著他们人生新阶段的重要起点。为了彰显仪式的庄严和隆重,各高校往往精心筹备,从场地布仪式置到流程设计无不力求完美,校管理层、教师、行政与家长共同参与和见证这一时刻,确保每位毕业生都能感受到这份殊荣。

毕业典礼的传统历史悠久,其标志性的四方帽和学士袍可追溯至12世纪的欧洲。据说,这些服饰既是学术身份的象征,也因天气寒冷而兼具实用性,帮助学生和教师在寒冷的礼堂中保暖。而如今广为流传的抛四方帽仪式则起源于1912年的美国海军学院。当时,毕业生在成为正式军官后会换新帽子,于是以抛帽子这一动作来庆祝身份转变,象征胜利与荣耀。延续至今,抛帽已成为全球毕业照中不可或缺的经典动作,定格了无数美好瞬间。

毕业典礼的意义远超其形式,更深植于心理层面,赋予参与者对人生重要节点的深刻认知。人类学家范杰纳Arnold van Gennep(1909)提出的“过渡仪式” (法语:Les rites de passage)理论,强调人的一生必经的过程而举行的仪礼。其中“成年仪礼“有三个阶段:分离(separation),参与者脱离原有的生活模式,准备接受全新的身份; 过渡(transition),经历身份转变与角色模糊的阶段;融合(Incorporation),完成转型并融入新的社会角色。大学毕业典礼恰如其分地契合“成年仪礼“,它象征学生角色的结束,同时开启了作为社会一员的新篇章,蕴含实际的社会、文化与心理意义。

仪式过程激发了现场每位参与者(包括毕业生本人、师长等)对人生关键节点的认知与评价,同时通过集体庆祝和见证,彰显成就源于努力与多方资源投入的社会意义。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关心毕业典礼。确有少数毕业生选择不参加典礼,但仅属于极少数。试回想疫情期间,毕业典礼一度被迫取消,许多学生失去了这一标志性时刻的体验,那份失落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近年来,毕业典礼在形式上呈现出愈发多样化的发展。一些学生在典礼上以幽默和个性的方式庆祝,如在校长授予证书时摆出搞怪姿势、毕业帽向后倾斜90度的戴法、带上特色道具拍照,甚至在台上表演花式动作,如舞步、鞠躬、转圈圈等。在日本,有大学允许学生穿著创意服装参加毕业典礼,充满了类似动漫变装(cosplay)现场的创意和趣味。此外,毕业典礼“泛化”趋势也愈加明显,从幼儿园到高中,各校纷纷效仿大学毕业典礼流程,精心设计拍照环节,以此留存纪念。然而,这些趋势是否值得推崇,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无论如何,毕业典礼的核心价值始终不在于“有什么”,而在于“为什么”及“如何”触动人心。通过庄重仪式,毕业生得以回顾曾经的挑战与成长,和师长同学聚在一起庆祝这一高光时刻,带著祝福和满怀自信迈向人生新阶段。这,才是毕业典礼真正的意义。

颜玉君

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语言暨应用语言学系(中文)高级讲师。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