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别于传统每年二月发布的致股东信,“股神”沃伦巴菲特罕见地于感恩节前夕,发布了一封字数不多,但蕴含睿智财富智慧的信函。这封公开信中分享的做法,老萧认为父母们,特别是孩子已成年的爸妈,应该仔细阅读,因为学习当中的做法不仅能拉近你与孩子的距离,同时还能避免在未来,家族成员出现情感纠纷与争吵。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必是亿万富翁,同样也能遵循。
作为世上最富有的第六人,现今94岁的巴菲特,早在2006年就誓言将其绝大部份的资产捐赠予公益事业。而这封最新的信函中表示,随著巴菲特即将转换其1600股,约价值11.2亿美元(约49亿令吉)的白沙(Berkshire Hathaway)A类股票(BRK.A,截稿时每股价值70万5659美元/约314万令吉)至240万股的B类股票(BRK.B),并将当中大部份的股票赠予家族营运的各慈善基金会,他累积捐出的财富将达致其个人财富的56.6%
巴菲特惊人的财富数字并非这封信函的重点,关于传递财富予下一代的方式,才是巴菲特想要分享给大家的事。以下为老萧的阅读心得总结,供各位用作导读资源:
拒绝建立“财富王朝”——巴菲特并不认为任何人能够预见,未来数代发生的世事变迁,当累积的财富足够庞大,更明智的做法是仰赖在世、良好运作的脑袋,因应环境的变化去执行分配事宜,而非亡者的“已故之手”去进行操控。在中文语境中,我们常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既然无法确定后代的智慧、忠诚度及优先考虑的事项(如扶贫、环境保护、人道主义等的选择),倒不如以一颗慷慨、豁达之心,放手让后世去进行部署。与此同时,巴菲特并不认同财富世袭、炫富的做法,而拥有财富的人,应当回馈社会。
财富传承观念——俗话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为什么许多原本富有的家族会“富不过三代”?原因是第一代艰辛创业后,后代却只懂得骄奢淫逸,各种享福。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在信中写道:“这些遗赠(指大部份遗产捐赠公益)反映了我们(巴菲特与已故妻子)的信念,即富有的父母应该给孩子留下足够多的东西,让他们可以做任何事情,但又不能让他们什么都不做”。良好的家风思想,远比庞大的财富来得更加重要,也对家族后代的兴旺起著决定性的作用。
承认自身的好运——巴菲特认为自己的成功,必须更多地归功于他作为白人男性,出生于1930年代美国的好运气。对他而言,这样的时代与背景,令他更为轻易地变得富有。他也表示,仅谈论男性与女性的差别,巴菲特的两个姐妹,多丽丝和伯蒂,在同样的成长过程中,获得的机会就比他少。愿意承认外在因素带来成功的心态,能让我们避免自负、傲慢的心态,与随之而来的非受迫性错误(unforced errors)。
复利的魔力——自1958年起住在奥马哈同一栋房子里,以节俭出了名的巴菲特,以延期消费、大量储蓄的生活方式(加上他自嘲没踩到香蕉皮的幸运),他真正大量的财富回报,其实出现在生命的最后20年。多年来,巴菲特将复利(compounding interest)比喻为滚下山坡的雪球,速度、规模和品质持续增加。对于透过投资行为累积财富的人来说,耐心真的非常重要。
与孩子讨论遗产规划——这是本封信函最为重要的部份。对于父母和成年子女而言,主动分享和讨论遗嘱内容,由于是谈到金钱和死亡的课题,可能会造成情绪上的不舒服。但巴菲特认为,每位父母应该跨出这一步,让孩子阅读他们的遗嘱,解释为什么他们做出某些决定,并适时斟酌与采纳孩子们的反馈。
他写道:“我看到许多家庭因未曾讨论的遗嘱而离散,因为内容让受益人感到困惑,有时甚至是愤怒”,“同时我也亲眼目睹了一些案例,富裕的父母在去世前充份讨论的遗嘱,帮助家庭成员变得更加亲密”。巴菲特经常改变自己的遗嘱内容,每隔几年,他通常会与孩子们讨论任何改变,并定期听取他们的建议。
举个例子,由于巴菲特的三名孩子如今年龄为71、69及66,因此在他的最新遗嘱中,他将在他的慈善信托中,增加三名独立受托人,以便在必要时继承他的三个子女,而委托人的任务是确保他的捐赠承诺得以为继,在遗嘱生效后,成功分配巴菲特估计1500亿美元(约6700亿令吉)财富中的99%。而他的三位子女熟悉这些委托人,也对认为这样的安排是有道理的。
巴菲特在信中也明确表示,与孩子讨论遗产计画可以拉近父母和孩子的距离。老萧认为,主动同时谈论金钱与死亡的课题,特别是在较保守的东方社会,对大多数人来说真的不容易,但无论如何,保持透明并愿意进行坦诚的对话,确实是可以建立互信,并长期地培养健康家庭关系的。作为父母,你会否采纳巴菲特的建议,与孩子共同跨出这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