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留意,很多人在网上反面批评学校,没有教导很多财务相关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毕竟,在社会,无论是员工还是老板,所谓“做人的道理”和社会潜规则的实用程度,比起原则,更为广泛;且财务知识,是一个成年人生活规划的主轴。为什么,学校都没有教导这些?

先谈财务。小学中学都教导“储蓄”的美德,但从来不触碰“投资”理财相关知识。笔者稍作研究,认为“理财投资”已经是半专业知识,因此中学小学不会专注教导。如同法律,医学等等知识,在大学才会深研。

但是,当一个人踏入社会,理财便是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为什么不在“生活技能”课里深入探讨个人理财技能?笔者察觉,学校的课程,都尽量刻意避免有“风险”的技能。“理财”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投资”。无论你是股神还是股民,每一项投资都会有相应的风险。小学中学是基础教育为主,任何要面对“风险”的技能,都交由大专办理。

经商,亦是如此。任何需要贷款,买卖的商贸行为,都涉及风险。因此在中四,在小部分中学才有比较宽大范围的“商贸”和“经济”科目,供部分学生选择。因此,小学和中学在理财方面,除了简单的会计和储蓄以外,与风险相关的个人理财教育,都被刻意避免。

“做人的道理”,因人而异。小学和中学,甚至大学,教导的都是技能和知识。做人的道理,是家庭教育所为,视家庭背景,宗教,地缘文化,血缘文化而定。一个家庭对“做人”的态度,与另一个家庭有异。

打个比方,“送礼”对中华文化而言,是美德,以及传统的做法之一;但对部分西方教育,在一些情况却是“贿赂”,如送礼与老师,上司等。或者,有些家教,对事有“人情之说”;有些则认为应该秉持基本“原则”,不应考虑人情。

学校所教导的“道德”或者“宗教”教育,都是基础基本原则。如果全部人能在生活上完全贯彻这个“原则”,则会达到“乌托邦”的美好世界,社会秩序更为有序。在有了基本道德底线后,要怎么“做人”因人而异。

笔者曾与某人发生一个“做人”相关的口角。一位委托人,要求笔者代为向处理事务的公务员“送礼”。笔者说这是贿赂,委托人则说时识时务者为俊杰,送礼是人情事故等等。同一族群,同一地区,“做人”的方式,基准等等,都已经天差地别。换句话说,你“做人”的底蕴,和其他人“做人”的原则,可能完全不一样。

基此,理财有风险,“做人”有差别,学校非但不会教导,而且一定的程度上,中小学是不能教导的。学校能教育的是统一认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网民可以改口,将“学校没教导的……”成“学校不能教导的……”。

戴子豪

律师兼评论员。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