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外媒体都报道了美国一项研究结果,列出十大“最没钱途”的科系。其中,工作室艺术 (Studio Art) 排名首位,毕业生年薪中位数为4万美元(约17万1503令吉),失业率为4.6%,几乎是整体大学毕业生失业率2.4%的两倍。排名前五的也都是艺术相关领域。那选择科系应不应该考量“钱”途呢?
在我升学的那个年代,普遍还是会以职业前景作为重要考量,这也是我为什么当初选择了法律系,尤其家庭曾经面对经济困境。师长们一般会教育我们要好好念书,选择具备良好职业前景的科系,以便未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更高的就业机会,尤其强调“兴趣不能当饭吃”。
不过来到现在,往自己的兴趣探索和发展,似乎更符合现时代的思维,甚至崇尚passion(热忱)就是迈向成功和理想生活的理念。选择感兴趣的领域,能够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驱使人们不断提升自己,并在行业中脱颖而出,生活也会感到更充实和快乐。
我认为这两者的考量都有理,关键是当事人处于什么阶段和状况。坦白说,不是每个人在完成中学学业之后,就明确知道自己未来要走的路。尤其在东方社会,我们中小学阶段,还是比较强调群体意识,接受体制下的统一教育。很多孩子并没有在求学阶段,发展出明显的个人特质或在某领域的强烈兴趣。
在这样的情况下,考虑科系的“钱”途无可厚非。从升学到职场,当一个人掌握了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他也会渐渐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并能从中找到价值和成就感。若这个领域的职业前景乐观,相信会更有动力继续走在这条职业道路上。
能在求学阶段,就清楚清楚自己的兴趣、确信自己的方向,我认为是幸运的。同时,单纯对某个领域感兴趣,不足以成就职业生涯,而是要将它提升为专业能力,才有可能让市场为你的服务买单。就像日本哲学Ikigai所提倡,找到你所热爱的+你所擅长的+你能获得报酬的+这世界所需要的这四大元素,就能实现更有意义和富足的生活。
无论考量“钱”途或追随热忱,无论在哪个领域发展,只要自己足够优秀,不必担心没饭吃。即便在升学或在职场打拼的过程中,出现了不一样的想法和考量,你也可以重新选择,就像我卸下律师袍,带著冒险的勇气往媒体圈发展,一步一脚印也走了十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