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有万馀人缺考,很多人将这种现象归咎于网红效应,认为年轻一代受到网红的影响,误信不需要念书也可以当网红赚大钱。作为教育工作者,本人则认为原因并没有这么简单。

如今的教学现场,有着一群没有学习意愿、不懂得学习,更不想学习的学生,这些学生资质并不差,然而学习态度却非常被动。这样的学生在上课时呈现出一种双眼无神,完全放空的状态,不管老师如何抛问题,如何点名强迫互动,他们也直接表现出不在意,也很直接的让老师知道他们并没有在听。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学生不是一直都有吗?不在教育现场的各位不晓得,这样的群体人数是越来越多,而去年缺考SPM的万馀人当中,这样缺乏学习意愿的学生数量绝对占大多数,这些孩子并没有要当网红,我也不认为他们有要赚大钱的欲望,因为这些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嘛、不懂自己可以干嘛。

过去自己在当学生时,也有过对某些科目没有感觉的时候,然而每当看到问题,或是老师点名提问时,还是会懂得要打开课本找到相关内容尽可能的尝试回答,但这些没有学习欲望的学生却是直接表明就是不会,即使课本在面前也没有要低头看看课文的解答,反而是胡乱编答案乱说一通,对知识的获取就毫无感觉。

当他们长大到可以自己做决定的年纪,首先就是放弃念书,而缺考SPM或许就是这些年轻人为自己生命做的第一个决定,至于他们不考试要做什么,他们自己也未必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不见得就是要当网红,却可以很肯定的说他们不想要的是什么,比如念书。

这种对学习、学校有强烈排斥感,对学习毫无感受与动力的学生是今天教育现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年轻世代在经历小学、中学长辈和老师的各种强迫“喂食”后,如除非师长能够继续给予足够的压力,他们就会被迫的达到相关要求,否则就是躺平,大量缺考的考生就是这么样的结果。

网红只是替罪羔羊

主流教育思维中的应试教育、分数主义和强迫学习的教学模式行之有年,长久以来没问题,为什么到这个时代却出现这样庞大的群体?或许过去的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但内心还是相信学校老师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价值和重要性。

“把书读好,考取好成绩,上个好大学,未来就能找份好工作,过上好生活。”这是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基本理念,然而在今天网络科技的发展下,孩子们透过网络各种短视频、浮夸的资讯而误以为教育不重要和学历无用,尤其是各种努力无效,躺平万岁的资讯的带动下,孩子们早就知道这个大饼并不现实,既然学习是痛苦的,而经历这些痛苦却又不会让自己未来会更美好,为何还要努力? 

面对今天孩子们对学习的排斥与无感,或许我们要从根本思考教育本质,重新反思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该怎么面对科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而不是找一个“网红”作为替罪羔羊,毕竟他们自己也清楚当网红不代表成功,只是他们看不到念书的意义和努力在未来可能的机会,如此而已。

黄瑞泰

独中老师、隆雪华堂文教委员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