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韩愈《送孟东野序》中有“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之句,比喻人遇到不公平的境遇就要发泄申诉。自从有了社交媒体平台后,不平则鸣的管道也更多更简易了。

不过,所谓的“不平则鸣”,是否真的“不平”还是“以正义之名”而变成网络公审和霸凌呢?这正是我们每一个网络公民迫切需要学习的一门知识!

日前,有名家长在面子书专页“华小收费和家协财务调查”匿名发贴文,质疑校方批假给教师出国旅行的做法,并表达其震惊、生气和失望。该贴文提到,“教师在工作期间出国旅行,还那么高调放在网上,不怕我们家长看得见吗?还是故意让我们知道她事业多么成功?”

贴文底下,有不少人力挺教师理应行年假权益,也有人炮轰教师此举不负责任。这点我实也有个人见解,犹记得我那些年的教师们在近年陆续退休,很开心地贴文分享退休后终于可以享受过往投身杏坛的错过:非学校假期旅游淡季的廉价机票!

不过,这篇文并不想深究教师在上课期间告假是该与不该,反倒想谈谈从不平则鸣所延伸的网络公审。有关贴文最令我惊讶的地方,并不是教师告假和兼职,而是公开了教师的照片、名字与学校,以及校长名字。

要知道,有关专页的贴文并无列明不满的家长名字,但却直接公开了这名教师的照片、名字和学校!这已不是单纯的不平则鸣,而是借网络来发泄个人不满,促成网络霸凌和公审了。

实际上,这名家长若不满,理应善用妥当的标准作业程序来投诉,向校方表达不满;若不受理才将此事带往教育局。再不然,若要在网上公开表达其不满,也不应公开教师的名字、照片和学校。

或许,这名家长匿名是担心孩子日后会被针对,但当这名家长匿名却公开教师的个人资讯时,此举与暗箭伤人无异,也可能造成毁谤。

网络公审文化

诚如香港青年协会(青协)创设的《香港媒体及资讯素养教育网》里有篇文章提到,由于网络的匿名特性,网民毋须表明真实身份便可畅所欲言,使人容易忽视道德操守和言论责任,肆无忌惮地发表见解,甚至恶意攻击或对他人“起底”。

“这些公审的行为,往往打著伸张正义的旗号,企图借助群众力量向当事人施压或讨回公道,以致更多人把自己认为不合理的事情放上网络评论,形成‘网络公审’文化。”

在这个网络世界,要拿到一个人的照片、名字、电话,甚至是地址都不是难事,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留下数码足迹。也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公审的受害者,也可能成为施害者。

这正是为何网络素养如是重要。所谓的文明是人类进化脱离了动物与生俱来的野蛮行径,用智慧建立了公平的规则社会。时至今日,网络世界已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所以网络文明是我们都要有的素养,别在网络世界回到了野人状态。

梁洁莹

左手拿笔,右手拿麦的自由工作者。对新闻伦理、性别和劳资议题尤感兴趣。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