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了小红书里的一个中国制作资讯视频,介绍了该国某大城市全自动化的AI食堂,机器人在数分钟内就可以做出足够整百人食用的餐点,方便了许多上班族解决他们的中、晚餐问题。由于煮食量大、效率高、少废料等因素,该餐馆因而得以大幅度降低成本,以更廉宜价格迅速售卖其餐点。对消费者而言,这确实是件好事,但也给了其他传统饮食业者莫大的生存压力。 

该纪录片里也带出了一个重点,那就是对于传统行业,不单是饮食业,还包括了其他的传统行业,在面对如此严峻“AI机器人抢饭碗”的局面时,人们今后将该如何去面对求存的烦恼?

越来越多实例经已清楚告诉我们,AI浪潮其实就是一个残酷无法否定的事实,它对我们日常起居生活所造成的冲击,已是一个不可逆的社会形态转变。人们因此务必要在享受生活水平提升的当儿,把我们惯以为常的安逸观念调整过来,塑造出一个情况,那就是把人跟机器的配合发展,当成是一种彼此互补的关系。人类在另一厢则万不可得意满足(Complacent),须在管理哲学(尤其是掌控智能器械操作这一块)与运用方式进一步认真探讨加强,把人类会疲劳、精神上会产生负能量的工作,以四两拨千斤概念,让机器人去执行与完成。

想当年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工业低成本自动化(Low Cost Automation)盛行的时期,坊间生产线的劳力群体,因担心饭碗被自动化设备所抢,故把这趋势称之为"扼杀工作的凶手"(Job killer),某程度上确实引起相关劳力工作群的职业恐慌。

然而看看今天,人类日常工作方式,随著工业与社会的蓬勃发展转型而产生改变和改进,在工作机会方面反而增加了许多,也变得多样化。那些有能力之工作者更能发挥其才干,这影响非但不是负面、反而是非常正面的。

我们应该要把这个划时代的改变趋势,当成是一个自古以来,科技始终服务于人类生活,是任何时代发展都存在的一个硬道理。我们毋需畏惧谁会替代谁,只要大家勇敢面对任何世态的急速改变与挑战,并深信拥有正面的生存理念,就将不被淘汰的态度,以最大努力做最优秀的自己。如此一来,今后的一切将会临丰履泰。

风大难以在海上航行,但船只如果加上了船桅与帆,只要顺风杨帆,选对了航行方向,前面的旅途,必定会是一帆风顺的。

曾昭智

生于1958年,毕业于马六甲培风中学、台湾国立成功大学,曾任职工程师、企业主管,退休后从事文化艺术工作。著作有“清评调”、文章见各报专栏。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