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师,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诚如大家所知,当老师得先参与师资培训课程,考取教育专业文凭,当妈妈则允许“无准证”入场,边做边学,边学边做。

虽然当教师的职前训练,所读过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面向学生的教学经验,都为当妈妈提供了支撑,但两者的角色还是有所不同,存在必要的界限与分工。孩子入学后,开始觉得在学校上,老师才是权威人物:

“妈咪,不是这样的!我的老师讲……” 

这当中或许少不了敬畏的成分,但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先得对老师信服,才能听取教诲。家长也得信任老师,学校教育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课业上,我选择扮演观察、观望、支援的角色。在孩子有需求的时候才伸出援手,不主导,也不主动干预,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后来,还有段小插曲,促使我重新思考教师妈妈在家庭中的角色。那时老大刚读一年级,忘了我对刚放学回来的他说了什么,但他的回应却让我印象深刻,至今难忘。“妈咪,如果你也像学校老师那样跟我讲话,我的头会痛” ,这话犹如当头棒喝,让我意识到妈妈与老师虽然同样肩负教育之责,但各别代表家庭与学校,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妈妈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老师是学校教育的实践者,虽然对像相同,目标一致,但各有不同优势,重点与途径也有差异。

易子而教

孩子在学校,在人生旅途中会遇见很多老师,但他只有一个妈妈!如果我回到家中,依然忙著扮演老师的角色,把重心放在管功课、作业、分数、成绩、忙著安排补习、兴趣班等,接替原该由学校承担的知识教育职能,不仅窄化孩子的学习空间、学习机会,剥夺他拓展、探索生活的乐趣,让他的家庭生活变得跟学校没什么两样,枯燥单一,也将削减家庭教育功能对孩子成长的作用。

亚圣先师孟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易子而教”的概念,即跟别人交换孩子来教,其中一个理由是“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父母如果也把孩子当学生来教导的话,必然有所要求,求全责备。“责善则离”,当孩子达不到要求的时候,父母难免会动怒,一动怒则伤害感情,让亲子关系变得疏离。虽然时代背景不同,教育模式、重心也已发生重大的变化,还是能从中获得启发。现代父母如果把重心都放在孩子的智育发展,以成绩来衡量孩子,求全责备,同样伤害亲子关系。

“易子而教”并不是不负责任,不是指放弃父母教养之职责,而是著力点有异。古为今用,放入现代语境,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须各有分工。呼应工业社会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学校以“教”为主,透过有系统的课程,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为孩子传授知识与技能。与孩子共同生活,朝夕相处的父母,则以“育”为主,把重心放在孩子的生活能力、生活习惯,品格、情感、价值观的养成,让孩子借助环境的熏陶,以及真实的生活体验,汲取所需的成长养分。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附庸,所谓相辅相成,不是指简单复制、重复学校的学习内容,帮助孩子完成学校功课而已。与需统一课程、统一目标、统一进度的学校相比,家庭教育拥有更大的自主权,选择性,家长应善用优势,为孩子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以补充学校之不足。两者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又相互补充、支撑,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多元、全面的成长环境,塑造出在智力、情感、心理与生理方面都能平衡与和谐的人(马来西亚国家教育哲理)。

陈诗蓉

3个孩子的妈妈,师范学院讲师,阅读推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