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共建“新型全球领导力”——迈向更加公正合理全球治理体系的共同行动》智库报告。(图取自新华社)

(约翰内斯堡14日讯)中国智库发布报告指出,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新型全球领导力”,有力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引领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周四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的“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中非伙伴大会上,发布《共建“新型全球领导力”——迈向更加公正合理全球治理体系的共同行动》中英文智库报告。

报告共2万字,分为4个部分:“站在新旧交界线:当世界大变局遭遇‘全球领导力赤字’”、“把脉乱象与危局:‘全球领导力赤字’的世界政治思潮背景与政治经济根源”、“赋能‘全球领导力’:国际社会在行动”、“共建‘新型全球领导力’:为人类创造更美好未来”。

当前,世界陷入“全球领导力赤字”的困境,其时代症候为和平失落、发展失衡、文明失和。报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全球领导力赤字”的世界政治思潮背景与政治经济根源。

9月18日在美国纽约拍摄的联合国总部外景。(图取自新华社)
9月18日在美国纽约拍摄的联合国总部外景。(图取自新华社)

报告认为,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新型全球领导力”,这种“新型全球领导力”并非来自某一个国家、某一个集团或某一个国际组织,而是一种多边领导力,是国际社会为积极应对全球问题形成的“合力”。

报告指出,“全球领导力”是全球治理的引领性力量,是大国协调和更广泛的多边主义的有机结合体。以大历史观观之,“全球领导力”是世界历史进步的产物,是国际秩序现代化的结晶。

人类面临更复杂全球性挑战

回顾现代国际秩序演进,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再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共同底色是强权政治和丛林法则。

80年前,联合国正式成立。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遵守国际法治……包含这些理念的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成为二战后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遵循,也是国际秩序稳定的重要基石。

报告认为,以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为载体,“全球领导力”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际公认的方式成体系形成。它建构于安全治理、金融治理、贸易治理领域三大多边合作机制之上,包含多边合作引领力、公共产品供给力、制度规则塑造力、价值理念感召力四大核心要素。

当前,人类面临更复杂的全球性挑战,呼唤更强韧的“全球领导力”,现实却是全球治理疲软无力,“全球领导力赤字”持续扩大,地球家园陷入和平失落、发展失衡、文明失和的“三重困境”。

2月14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拍摄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图取自新华社)
2月14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拍摄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图取自新华社)

相较于21世纪初国际社会在打击恐怖主义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相互协作,当下无疑是“全球领导力”的灰暗时刻。短短十余年,“全球领导力”为何从高峰跌落低谷?

报告深入剖析了“全球领导力赤字”不断扩大的世界政治思潮背景与政治经济根源。在民粹主义、保守主义、种族主义等政治思潮纷纷兴起的背景下,美国正放弃许多自己创造的原则并不断释放破坏性力量,成为“全球领导力赤字”恶化的重要根源。

以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全球领导力赤字”是当今世界遭受“双重张力”的产物:一是时代危机激增与治理能力萎缩之间的张力;二是世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张力。

“一场剧烈的风暴即将来临:全球变暖、环境退化、瘟疫、粮食和水短缺、国际恐怖主义、贫富不均等。只有认识到我们的共同利益,学会在人类经验的所有领域进行合作,我们人类的困境才能得到解决。”美国哲学家安乐哲的话语令人警醒。遗憾的是,时代需求与“全球领导力”之间的落差越来越大,全球治理面临“公地悲剧”。

赋能“全球领导力”国际社会在行动

有的国家在做减法,也有国家在做加法。该报告指出,完善全球治理、赋能“全球领导力”,国际社会在行动。

多边机制以改革之举应对挑战。

面对全球挑战和改革呼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开展大规模改革,提高运行效率、提升治理效能。

7月3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拍摄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17次会晤欢迎标语牌。(图取自新华社)
7月3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拍摄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17次会晤欢迎标语牌。(图取自新华社)

2024年9月,联合国未来峰会通过《未来契约》,就全球治理变革提出19项行动,改革重点是和平与安全架构以及国际金融架构。今年3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启动“联合国80周年改革倡议”,旨在“打造一个更加强大、更契合使命的联合国”。

在大国竞争走强、全球治理走弱之时,区域一体化进程悄然加速。欧盟、非盟、东盟等加强内部整合,升级合作模式,以更紧密、更强韧的区域一体化应对逆全球化的冲击。区域合作机制蓬勃发展,成为全球多边主义的有效补充。

全球南方以团结之力推进变革。

随著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全球南方迈入新“觉醒时代”。

在国际秩序深度调整的当下,全球南方正以前所未有的集体自觉参与治理变革。从气候变化、国际金融规则到联合国改革议程,全球南方通过集体协商主动设置议题、争取公平发展空间、重构决策程序,推动著治理体系朝著包容普惠的方向作出深层次结构性调整,深刻塑造多极世界的规则演进路径。

南方国家深刻理解贫困、不平等、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对持久和平的威胁。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它们将消除饥饿、保障水安全、应对极端天气等发展议题置于安全讨论的核心位置,推动构建更综合的全球安全框架,追求“发展安全”的新范式。

6月11日,在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拍摄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外景。(图取自新华社)
6月11日,在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拍摄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外景。(图取自新华社)

中国创造“三位一体”赋能机制。

在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改革中,中国创造了“理念引领”“制度变革”“务实行动”三位一体的赋能机制。

理念引领: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中国创造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点亮全球治理的前行之路。

制度变革:中国坚持“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并行,倡导渐进改革优化全球治理体系。“存量改革”上,中国推动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平台合理化改革。“增量改革”上,中国发起创建亚投行、新开发银行等新型多边机构,为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发展合作注入新动能。

务实行动:在联合国事业面临冲击时,中国坚定支持联合国发挥作用,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在农业领域,中国向太平洋岛国提供菌草技术,帮助非洲国家开展杂交水稻种植;在卫生领域,中国向全球提供新冠疫苗,援建非洲疾控中心;在维和领域,中国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组建维和待命部队.

共建“新型全球领导力”创造更美好未来

3月25日,中国农业技术专家胡月舫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的中国杂交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向当地稻农讲解水稻生长情况。(图取自新华社)
3月25日,中国农业技术专家胡月舫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的中国杂交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向当地稻农讲解水稻生长情况。(图取自新华社)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是更加安全还是更加纷乱,是更加繁荣还是更加萧条,是更加交融还是更加对立?

该报告指出,国际社会呼唤“新型全球领导力”。“新型全球领导力”是对二战后形成的“全球领导力”的优化完善,是一种多元主体协同、规则动态演进、发展成果普惠的全球治理新生态。

“新型全球领导力”不是来自一个国家、一个集团或一个国际组织,而是国际社会为应对共同危机形成的“合力”,每个国家皆可在其中发挥作用,均可为之赋能。

共建“新型全球领导力”,根本之策是以共生逻辑超越霸权逻辑。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鞠建东总结1500年以来大国竞争与世界秩序的演变,提出世界秩序正面临从霸权迭代到竞争共存的范式转变。

共建“新型全球领导力”,本质上是对国际秩序底层逻辑进行重构,摒弃唯我独尊、你输我赢的霸权逻辑,构筑以互利性、秩序性、普惠性为基本特征的共生逻辑。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共建“新型全球领导力”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坐标,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减少人类文明发展的“弯路”,引领人类文明更好发展进步。

去年4月9日,中国第27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官兵在刚果(金)南基伍省布卡武市的中国半岛营区,参加联合国“和平勋章”授勋仪式。(图取自新华社/中国第27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供图)
去年4月9日,中国第27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官兵在刚果(金)南基伍省布卡武市的中国半岛营区,参加联合国“和平勋章”授勋仪式。(图取自新华社/中国第27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供图)

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等有增无减。面对这些挑战和难题,共建“新型全球领导力”应聚焦全球治理的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以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为系统性解决方案。作为国际公共产品,四大全球倡议各有侧重,为解决世界面临的各类现实问题指明清晰实践路径,提供宝贵思想启迪。

共建“新型全球领导力”,应以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为国际秩序转型方向。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符合各国对公平正义和合作共赢的共同诉求,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的最妥善政治格局。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正是对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全球化的矫正与纠偏。

共建“新型全球领导力”,应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未来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旨是,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彰显生命力和时代价值,持续为全球注入和平稳定力量、发展繁荣力量、团结进步力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共建“新型全球领导力”,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应对共同危机,共创美好明天。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