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之父”沃森与世长辞,享寿97岁。图为2003年,他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记者会上宣布,一个由6个国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已成功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法新社档案照)

(纽约8日讯)脱氧核糖核酸(DNA)之父沃森(James Watson)本周四(6日)与世长辞,享寿97岁。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因多次发表涉及种族歧视言论而声誉受损。他的科学成就与其争议性言论交织,留下复杂的人生遗产。

据法新社等外媒报导,这位杰出的美国生物学家与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Francis Crick)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两人和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1962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奖,以表彰他们在现代生物学领域的划时代成就。

冷泉港实验室表示,沃森在纽约州长岛的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去世。他生涯多数时间都在冷泉港实验室工作。他在该实验室担任领导职务近40年。

沃森的儿子邓肯·沃森(Duncan Watson)周五表示,父亲短暂患病后于临终关怀中心去世,“他从未停止为遭受疾病折磨的人们奋斗”。

点燃革命导火线 催生多种革命性技术

沃森是芝加哥人,1953年,即与他人共同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为医学、法医学、遗传学和伦理学领域,点燃了革命导火线,并催生了例如犯罪DNA检测的法医学和转基因植物等革命性技术。

沃森参与这项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时年仅25岁。之后,他在癌症研究和人类基因组测序方面也做出了突破性贡献。

此图摄于1993年4月23日的巴黎,美国遗传学家沃森站在黑板前,讲解他发现DNA分子结构的工作。(法新社档案照)
此图摄于1993年4月23日的巴黎,美国遗传学家沃森站在黑板前,讲解他发现DNA分子结构的工作。(法新社档案照)

华生与克里克、威尔金斯共同发现DNA为双螺旋结构,揭示了遗传讯息储存方式及细胞分裂时复制DNA原理:复制过程,始于两条DNA链像拉链一样分开。双螺旋结构迅速成为科学代表性符号,出现在艺术家达利作品和英国邮票等,备受世人瞩目。

这项突破性发现为后续许多发展打开大门,如改造生物体基因组成、透过基因植入治疗疾病、利用DNA样本识别人类遗骸和犯罪嫌疑人、追溯家族谱系和古代人类祖先等等;同时也引发诸多伦理问题。

华生曾说:“毋庸置疑,我和克里克做出了世纪大发现。我们根本无法预见双螺旋结构对科学和社会的爆炸性影响。”

随后几十年里,华生撰写了影响深远的教科书和畅销回忆录,参与指导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发掘众多才华洋溢的年轻科学家,影响科学政策。他于1968年出版的回忆录《双螺旋》畅销一时,书中以轻松诙谐的笔触描绘了科学进步道路上的激烈竞争。

刻薄偏执臭脾气 常贬低女性科学家

沃森虽然在科学界数十年备受尊崇,但为人而言,沃森脾气暴躁、直言不讳,最坏的情况则是刻薄偏执。

他经常贬低女性科学家,包括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 Franklin)。富兰克林对DNA X射线衍射图像的研究为沃森和克里克的建模提供了关键线索。

富兰克林曾与威尔金斯共事,但她并未获得诺贝尔奖。她于1958年去世,这项享有盛誉的奖项通常不会由超过3人共享,而且不追授。

多次发表“黑人智力不如白人”言论

沃森的行为直到2007年才受到惩罚。当时他告诉一家报纸,他对非洲的前景“天生悲观”,因为“我们所有的社会政策都基于一个假设,即他们的智力与我们相同——然而所有的测试都表明并非如此。”这歧视性言论引发国际舆论哗然和谴责。

沃森虽为此道歉,仍很快就遭实验室停职,一周后退休。他的公众形象也从此一蹶不振。

冷泉港实验室2019年更撤销沃森所有荣衔,原因是他发表“应受谴责”的言论,声称种族与智商息息相关,歧视非裔。

甯义声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