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6日讯)香港沙田官立小学日前以“为中国背景或习惯使用简体字的学生,提供更友善的评核环境”为由,发出特别通告指批准校内测验及考试使用简体字作答,引起争议。

星岛日报报导,有该校学生家长今早(6日)于商台节目反映,校方本周一只是以电子通告形式告知有关安排,今日便开始测验并执行新措施,而所谓学校“已得到大部分家长共识”,只是“签张通告”,质疑校方刻意绕过家长意见。该家长又爆料指,校方“急就章”推新政策的原因,是上周一项测验前评估中,有大批插班生错字情况严重,所以要额外迁就他们。

家长曾姓女子表示,一般而言纸本通告家长有渠道可向学校反映意见,今次偏偏只用电子通知“知会”家长,并且没有“反对”的选项,似乎无意听取家长的意见。在该通告中,家长只能“剔格仔”,然后下方配上一行小字指“知悉并配合”新安排。而校方在上月25日的家长日中,也没有提及过新措施,她质疑校方有没有充分尊重家长意愿,甚至是“故意忽略”。她又指,曾向教育局查询校方如此绕过家教会与校董会更改校本管理政策有没有违规,局方未正面回应,只指“不理想”。

曾女指,根据其在家长群组以及校内多方消息核实,事件起因是有十多名插班生,主要是五年级,上周在一项测验前评估之中,“错字错得很厉害”,“如果扣他们错字分,整份考卷零分”,于是急就章改措施,声称要“包容中国生”。但她质疑,校方此等“包容”措施实际上损害繁体字学生的利益。

她解释,校方所引用的“考评局标准”中,小学三年级TSA的成绩不会计入学生个人成绩,但校内测验考试是会计入学生个人成绩,所有学生实际上有竞争关系,因此两者不能类比。在这情况下,由于简体字笔划少、字型简单,作答速度必然快很多,而本地学生一直以繁体字学习,变相减少答卷时间,但校方又没有为繁体字学生安排额外作答时间,形成不公平竞争。她认为校方如担心插班生错字太多扣到零分,可以为此设立上限,不论任何学生,如答案意思正确但写错字,扣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扣。

节目请来两位已报名参选立法会教育界议席的人士回应,其中教联会邓飞指出,确实从考试实务而言,写简体字一定快过繁体字,“中学写作文的话,(简体)一定快过写繁体,但当然,对于成绩决定性的影响,关键还是内容。”

至于在小学阶段,如此安排是否形成不公平竞争,他认为学校要仔细考虑及向学生、家长交代清楚,教师分辨字型方面未必太困难。他指,该校所引用的并不是新政策,考评局过去一段时间,在公开考试时已接受的繁简混合,印象中在90年代初,是会考、高考的年代已经接受,当然简体字要有规范,不能“自创”。而小学TSA,亦有接受简化字的指引,但至于是否在小学学习阶段就接受繁简混用,则是另一个讨论。而在教育局政策上,本港语文教育一向坚持只教繁体。

然而邓飞认为事件的重点,在于检视学习成效,以及学生的作答速度问题。他指对于持分者的谘询程序要做足,要是没有谘询过程,就有问题。不过他认为要跟进的是,新措施对于考试测验的成效,由于今日已经开始测考,时间太赶,无法再作研究,认为现时应先作试行,随后再检视成效决定是否继续。他重申措施事关重大,应该先谘询家长意见。他认为,校方在此事上可多做一步,检视成效后再做专业评估,尤其“知悉”不等于“支持”,“好似玩文字游戏”。

另一教育界参选人张泽松在同一节目表示,完全理解家长的关注,教育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最公平、有益环境之下学习。他认为当今教育讲求德智体群美全方位发展,学习重点不单在于文字知识的增长,前线教师一向十分努力,但学校在行政上能否以身作则,安排得更好,也很重要。他认为,在此事上学校应该先得到足够支持才实行,谘询明显不够,“知悉”与“得到支持”是不同的。

他又提到,学生来港学习,当然要珍惜最好的教育资源,繁体字博大精深,坚守繁体字文化对中国语文教育也很重要,正所谓“入乡随俗”,来到香港用繁体字,是毋容置疑的,而学生在小学仍在学习写字的阶段,就繁简混用,于语文教育角度确实不是太好,因此他个人建议,学校应用优先使用繁体字,今日暂不开始新措施。

节目最后引述工业伤亡权益会总干事萧倩文的意见,她指自己17岁才来港,中学阶段因语文学习需时适应,曾重读中四,时至今日有部分繁体字都未学懂写,但她认为,学习使用繁体字本身就是融入香港生活的过程。

蔡秀仪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