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30日讯)沙地阿拉伯的公立中学去年开始,中文科成为初中年级必修科目。有当地学生表示很喜欢中文,但觉得写字最难。有学生认为学中文很有趣,形容中文是未来的语言。
香港电台周四报导,沙地学生要学中文,源于2019年沙地王储穆罕默德访华期间作出的决定,将中文教学列入沙地中小学和大学教学大纲,以加强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交流与合作。根据中沙之后签署的协议,中方向沙地派遣800名中文老师。
在公立学校任教中文两年的马帅二布表示,老师到当地后直接受聘于沙地教育局。作为首批近180名到沙地的中国老师,他表示,要经过严格审核,在两地培训后才可以执教。他表示,中文课程与英文相同,一星期要上3堂,每堂45分钟,亦要考试。
阿拉伯语与中文属于不同语系,马帅二布表示,会透过互动、音乐及图片等,加强学生的兴趣。
他又提到,今年是中沙建交35年周年,亦是中沙文化年,学校举办文化活动,学生可以穿汉服、读诗词等,学习中国文化。
为了持续改善中文教学,沙地当局定期会派员到学校观课,原本已经退休的老师范立云是其中一位。她表示,观课后会撰写评核表,亦会与老师互动交流,以得悉其困难及所需的支持。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少彪表示,沙地6年前将中文引入当地教育体系,至今已取得一定成果。中、小学有中文教育,部分大学亦设立中文系,不少中文老师到当地教学。
文少彪表示,沙地将中文引入教育体系对“一带一路”倡议、沙地2030愿景的经济计划,以至中沙关系都有很大推动力,而透过语言这种软实力,更有利延伸至经济社会层面,语言力量可以令两国的联系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