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民间消费与旅游,中国多地政府近年研拟推行“春秋假”。图为中国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南京夫子庙游人如织。(图取自网络)

(北京12日讯)为推进民间消费,中国多地政府近年研拟推行“春秋假”。据报浙江省11个地级市已全部发布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相关文件,浙江成为中国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内推进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

中国官方所指的“春秋假”,是指在春季和秋季学期(下学期和上学期)中,为中小学生增设有别于寒暑假的短假期。时间上,春假一般安排在4月底,与“五一”假期连休;秋假则安排在9月底与国庆假期衔接或11月中下旬与周末相连。

2004年,杭州便推出《调整中小学假期和作息时间的意见》,成为浙江最早实施“春秋假”制度的城市。

为提振消费,中国商务部、国家发改委等9个部门在9月中旬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优化学生假期安排,科学调整教学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并缩短寒暑假,增加旅游等服务消费时间。

据央视新闻、界面新闻等中媒报导,浙江省11个地级市已全部发布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相关文件,浙江省成为中国首个在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分。

报导提到,近年来,杭州春假的时间一般在5月前后,秋假的时间则在10月前后。今年浙江省绝大多数地市则将秋假安排在11月,与周末相连形成5天假期。目前包括江苏、广东佛山、湖北恩施等地也开始进行试点。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春秋假”是让学习空间和内容发生变化的可行方式,浙江透过多部门保障且因地制宜的“春秋假”实施方式,有利于中小学生在“春秋假”期间回归自然、进入社会,实现学生社会性发展。

报导提到,中国其他省分也开始探索实施“春秋假”,贵州、海南、河南和湖北等省在提振消费行动方案中明确,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湖北省利川市则是发布通知宣布,中小学将放春假2天,与清明假期相加,可连休5天;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也在8月印发通知,明确2025至2026学年将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春秋假”试点。

中国社会意见分歧

春秋假引来中国社会正反两意见,从中国官方角度而言,有利消费。《中国经营报》报导,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高级顾问专家杨宜勇表示,春秋假对居民消费的拉动效果受政策配套、收入预期与市场供给等多种因素制约。从短期(1—2年)看,春秋假可以贡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0.4%—0.6%的增量;从长期(3—5年)看,若政策配套完善,这一增量贡献可提升至约1%—1.66%。

不过,春秋假对于双薪家庭父母而言成为另一种负担,因为“孩子放假,家长却不放假”的照顾难题仍在。对此,今年春假开始,杭州等地又推进学校托管服务,开展文化体育、信息科技、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活动。

新华社报导,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初中部教师费丹艳说,学校也在积极创新学科实践,利用“春秋假”重塑教育生态。打通“学校课程设计-文旅资源适配-家长权益保障”的闭环,让制度红利真正落地。

有部分家长将“春秋假”视为家庭长途旅行的好时机;但也有部分家长担忧,假期安排可能加剧孩子放假、家长无休的照管压力,或影响学生的学习连贯性,因中小学生正面临升学压力,一些家长怕因此耽误孩子的学业。
 

甯义声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