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纽约25日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首次承诺了绝对减排目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视讯讲话,表示中国将在2035年前将全社会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7%至10%,并“力争做得更好”。
法新社表示,尽管7%至10%的减排幅度远低于专家认为应对全球暖化所需的力度,但这一表态显示北京愿意继续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并参与气候多边合作。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中国宣布这项承诺之际,美国正在收回其承诺,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二在联合国大会上致辞时称气候变化为“骗局”。
中新社报导,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巴黎气候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一要坚定信心。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尽管个别国家逆流而动,但国际社会应当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信心不动摇、行动不停止、力度不减弱,推动制定和实施国家自主贡献,为全球气候治理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
批个别国家与世界逆流而动
二要担当尽责。坚持公平公正,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通过全球绿色转型缩小而不是扩大南北差距。各国应当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先进国家应当落实率先减排义务,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
三要深化合作。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国际协作,努力弥补绿色产能缺口,确保优质绿色产品在全球自由流通,让绿色发展真正惠及世界每个地方。
习近平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至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公尺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习近平强调,这是中国对照《巴黎气候协定》要求、体现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标。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中国自身付出艰苦努力,也需要有利和开放的国际环境。中国有决心、有信心兑现承诺。各方应积极行动起来,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守护好大家共同的地球家园。

有专家认为减排量不符目标
BBC报导,一些批评人士表示,中国的计划并未达到预期,未能实现全球气候目标。
绿色和平东亚分部全球政策顾问姚喆说:“即使对于那些期望值较低的人而言,今天提出的方案仍然存在不足。”
虽然今年全球领导人的盛会将于11月在巴西举行第30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但本周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意义非凡,因为各国提交新的气候计划的时间已所剩无几。
这些承诺每5年提交一次,是《巴黎气候协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中,近200个国家同意采取措施,努力限制全球暖化。
这些新承诺的最初截止日期涵盖2035年实现减排是在今年2月,但各国现在正争分夺秒地争取在9月底前提交。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会前发言时表示,这些承诺对于依照《巴黎气候协定》将全球气温长期升幅控制在摄氏1.5度以内至关重要。
他说:“我们绝对需要各国拿出......完全符合摄氏1.5度目标的气候行动计划,涵盖其所有经济体和所有温室气体排放。”
他补充说:“如果想要保持摄氏1.5度的限制,我们必须在未来几年大幅减少排放量。”
作为全球最大的排放国,中国的计划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早在2021年,习近平就宣布,中国力争在本10年内将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周三的承诺标志著中国首次设定了实际的减排目标。

每年减少14亿吨二氧化碳
2023年,中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接近140亿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4以上。
中国减量10%相当于每年减少14亿吨二氧化碳,几乎是英国年排放量的4倍。
不过,中国的新目标确实低于实现国际气候目标所需的水平。
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米利维尔塔说:“低于30%的目标肯定与摄氏1.5度的目标不符。”
他补充指,在大多数将升温限制在摄氏1.5度(甚至远低于摄氏2度)的情境下,中国到2035年需要做出远高于此的减排努力。
在许多情况下,这意味著减排量将超过50%。
这进一步证明了实现气候目标所需努力与各国计划之间的差距。
本周早些时候,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警告,世界各国政府计划在2030年生产的化石燃料数量,将是控制摄氏1.5度目标所需数量的两倍以上。
一些观察家对中国抱有希望,因为他们过去曾超额履行许多国际气候承诺。
例如:中国承诺到2030年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200吉瓦,而中国已于2024年提前6年实现了这一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被视为最低限度,而不是最高限度”,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气候中心主任李硕表示。
他补充道:“中国清洁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能在未来10年推动中国取得更大发展。”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杰出研究员兼高级顾问Bernice Lee说:“中国的2035年目标根本无法代表该国能源转型的步伐。”
她说:“北京错失了一个更雄心勃勃的目标,否则她将赢得全球的广泛赞誉——这与美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尽管中国正在大力发展再生能源,但仍然严重依赖煤炭,这种污染最严重的化石燃料。
去年,中国的煤炭发电量创下新高,尽管初步数据显示,由于太阳能发电量激增,煤炭发电量在2025年上半年下降。
李硕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的排放量正在趋于平稳,预计今年的排放量将低于2024年。”
他补充道,今天的新目标标志著“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排放量快速增长之后,脱碳进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