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16日讯)为防基孔肯雅热、登革热(也称为,骨痛热症)等蚊媒传染病,广东等多省市持续灭蚊。有专家认为,广东100%的蚊子都有抗药性,此问题令人头痛。
根据东网的报导,中科院专家郑爱华近日回应称,特别是广州,这些地方的蚊子对常用的杀虫剂几乎完全免疫,形成恶性循环。
郑爱华指出,日常使用的菊酯类杀虫剂灭蚊,例如电蚊香液、蚊香、喷雾剂等,目前需要加大剂量才有效果,结果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她直言,用药量愈大,蚊子的抗药性亦会愈强,特别是传播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白纹伊蚊,对有机磷类药物的抗药性也很强。
郑爱华又认为,“我们长期只用一种杀虫剂,导致蚊子的基因慢慢适应了这些药物。”
在生物防治技术方面,中山大学的团队每周能生产大量绝育雄蚊,这些雄蚊和野生雌蚊交配后,雌蚊产的卵就不会孵化,蚊群数量也会减少。
团队又在佛山释放华丽巨蚊的幼虫,幼虫专吃白纹伊蚊的幼虫,一生可吃几十上百条伊蚊幼虫,成虫只吸花蜜,不吸血,对人完全无害。
另外,广东建立了蚊媒抗药性监测系统,制定消杀规范,推动社区一起灭蚊,例如统一时间点蚊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