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日讯)中国官方修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简称《条例》),限制公务人员聚餐,冲击餐饮业经营。官媒新华社发文表示,不能把“过紧日子”和“提振消费”相对立,钱“该省的必须省,该花的必须花”。

新华社周五发表题为<过紧日子要防止执行走样>的时评文章,指修订后的《条例》施行以来,进一步拧紧了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螺栓”。但同时一些“吐槽”声音也不时出现,把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与激发干部工作效能、带领群众过好日子、大力提振消费对立起来。

文章认为,这些观点要辩证看待,有的是对过紧日子认识有偏差,出现误读,需要廓清认知;有的反映出部分地方对《条例》执行存在走样倾向,须及时纠正。

坚决防止乱花钱 把钱花在刀刃上

文章说,正确执行《条例》的要义,是不能囫囵“一刀切”,要精准“切一刀”,既要坚决防止乱花钱,更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文章指出对此表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把过紧日子当成“躺平”的借口,同工作效能对立起来,是忘却了“紧”的意义;把过紧日子当成勒紧群众“裤腰带”,同群众过好日子对立起来,是弄错了“紧”的方向;把过紧日子当成影响行业经济因素,同提振消费对立起来,是忽略了“紧”的目的。

文章强调,过紧日子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下去,不能有一丝怀疑和否定。同时必须认识到,过紧日子的关键是约束奢侈浪费行为、压减非必要开支,决不是向下扔包袱、向外甩负担。

过紧日子精髓在于精准“切一刀”

文章阐释,过紧日子的精髓在于精准“切一刀”,该省的必须省。《条例》既从一餐饭、一杯酒等细微之处抓起,也直指重大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浪费,从严从紧控制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坚持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

但过紧日子的目标在于把钱用在刀刃上,该花的必须花。要警惕以过紧日子为由,将正常的基层工作经费、干部薪酬待遇一减了之;更不能以此为借口降低公共服务质量,要精打细算,管好用好公共资金,科学合理地规划财政支出,优先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5月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严格执行国内公务接待标准等,被称为新“禁酒令”。此后,一些地方加码限制公务员餐饮要求,包括禁止3人以上公务员聚餐、并要求避免相互请客等,引发舆论质疑矫枉过正,也担忧会让餐饮业经营雪上加霜。

野村证券7月的一份报告就提到,中国官方5月发布新一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目前已全面生效,挤压了中高端餐饮的经营,并大幅削减了酒类销售。报告指出,与2013年的条例相比,当前执法力度更严,因此餐饮业受到的影响将更为明显。

甯义声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