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8日讯)中俄友好氛围推动下,主打俄罗斯进口产品店家去年12月起在多地窜起,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均可见招牌;由于涉及“国产充斥”、“无证经营”等问题,这类店家正陷入倒闭潮。
台湾中央社报导,“俄罗斯商品馆”、“俄罗斯国家馆”等店家去年12月起在多个城市掀起消费话题,蓝色底、白色字显眼招牌加上熊、俄罗斯娃娃等摆饰元素,这类店家营造出俄罗斯国家印象,店家标语写著“硬核俄货”、“中俄互贸”招手消费者。
俄罗斯商品馆采实体店面经营,也有搭棚快闪店,在消费者好奇心驱使下,一度有排队结帐景象,历时8个月后,现正陷入大规模倒闭潮,背后原因与大规模展店同质性高、涉及广告不实、商品品质问题有关。
一家上海俄罗斯商品店内员工对中央社表示,店内商品大多是与设址于黑龙江省的俄罗斯货源代理商进货,目前店内有打折促销活动,这是为了准备整修、改装,规划将调整店面空间,引入更多俄罗斯商品。

俄罗斯商品店内销售酒、果汁、饼干、糖果、巧克力、油品、蜂蜜、肥皂与其他等多款商品,检视商品外包装可发现,多以俄罗斯文为底,另贴中文标签。店内有标明原产国为俄罗斯的商品,也有原产国为越南的罐装果汁。
上海市场监管局今年1月接获关于俄罗斯商品店大量投诉,投诉内容包括“国产假冒进口”,商品号称来自俄罗斯,实际产地在中国。上海市场监管局检查47家店家,对于其中6家立案调查,包括店家涉及无照经营、宣传不实、食品经营者未备案等问题。
有的店家为了噱头,以“俄罗斯国家馆”大加宣传,试图误导消费者,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今年1月也透过微博澄清,目前官方授权俄罗斯国家馆仅限于俄罗斯出口中心支持开设的场馆,提醒消费者注意假冒俄罗斯进口的产品。

透过大众点评、高德地图等在地App搜寻,目前在上海市仅能搜寻到极少数俄罗斯商品馆,部分店家依据地址前往也不复见,例如豫园商圈原先俄罗斯商品馆店址现为“全球零食集合店”,杭州、苏州、广州、重庆、成都等多个城市俄罗斯商品馆现也接续关店中。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在地媒体表示,不少俄罗斯商品馆走高利润、赚快钱的商业模式,在虚假宣传等问题接连发生后,市场逐渐回归理性,这类店家若要长久经营下去,还是要回归品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