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盛顿11日讯)中美贸易相关接触正进行前,中国也加速与其他国家签署采购合约,替代美国产品,借此面对国际的不确定因素,签约对象包含阿根廷、巴西,采购商品涵盖大豆、玉米等作物。
台湾中央社报导,美国与中国高阶官员正在瑞士日内瓦举行贸易相关接触。据报,中国代表团由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领军,美方则是由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领衔。首日会谈已结束,双方将继续磋商。
据中国《第一财经》报导,在这次会谈前,中国与多国签订农粮作物的采购意向契约,以“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
报导指,中国与阿根廷的出口商签订意向合约,采购大豆、玉米和植物油。4月初,中国也与巴西签署了至少240万吨的大豆采购合约,这相当于中国通常月均进口量的近1/3。
在4月底,巴西总统府首席部长柯斯塔也曾访问中国,并表达巴西希望与中国达成永续、长期、可落实的合作,以共同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
多个迹象显示,在中美会谈前,中国已在从多种管道寻找美国产品的替代方案。
中国出口增长但对美减21%
今年4月初美国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后,中国的外贸压力就持续增加。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4月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金额年增8.1%,虽优于市场预期,但较3月下跌4.3%。其中,对美出口年减幅度达21%。
中国《每日经济新闻》报导更引述市场分析师指出,进口受关税战冲击,需求下降;此外,近期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对进口额成长速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最后,中国对外贸易虽有“大进大出”的特征,加工贸易占比较高,外部经贸环境变数加强,在压低中国出口成长速度的同时,必然会对进口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