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疾控局提醒,土拨鼠再可爱,也不要与其亲密接触,围观和逗乐土拨鼠属于高危险行为。图为在四川俄么塘花海风景区,土拨鼠在草原上觅食萌态十足。(图取自中新社档案照)

(北京25日讯)中国国家疾管局发布提示,打破外界迷思,以为鼠疫都是老鼠传染的。其实,自然界的许多动物都可以感染鼠疫,尤其是鼠类、旱獭等啮齿类动物。一旦感染鼠疫,患者会突然出现高热、淋巴结肿大的症状,病情常常迅速恶化,死亡的可能性极高。

据央视网报导,旱獭,又称土拨鼠,是一种常见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啮齿类动物。这种看似可爱的野生动物,实际上是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

在中国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省份分布著广泛的鼠疫自然疫源地,而土拨鼠就是这些疫源地最主要的宿主动物。因此,土拨鼠再可爱,也不要与其亲密接触,围观和逗乐土拨鼠属于高危险行为。

鼠疫主要透过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土拨鼠身上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人接触染疫的土拨鼠时,或接触鼠疫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时,病菌会经由皮肤表面伤口或黏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

此外,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含有大量鼠疫菌,患者在呼吸、咳嗽时释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飞沫,此时他人吸入后也可造成感染。

鼠疫可防可治

至于如何如何预防鼠疫,有四大重点:一是避免接触。远离土拨鼠及其洞穴,不要捕捉或饲养土拨鼠;二是个人防护。在野外活动时,穿戴长袖衣物和使用驱虫剂,防止跳蚤叮咬;三是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防止啮齿动物和跳蚤孳生;四是健康监测。如果接触了土拨鼠并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前往最近的医疗机构就医并告知医生接触史。

外出旅游时尽量减少和土拨鼠接触,不去逗玩健康状况不明的土拨鼠,做好防蚤叮咬,透过使用驱避剂、减少躯体暴露,避免被蚤叮咬,不私自捕猎土拨鼠等野生动物。

鼠疫是一种古老的细菌性传染病,临床上可以使用多种有效抗生素来治疗。患者如果能够早期就诊,并且得到规范有效治疗,治愈率非常高。可疑接触者也可透过预防性服药,而避免发病。

薛佩菱

自由撰稿人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新加坡大选】行动党蝉联执政 工人党政治版图扩大

阅读全文

烧烤摊违反行管令 老板顾客全被对付

阅读全文
档案照

哈萨克爆发不明肺炎 致死率远高于新冠病毒

阅读全文

CNN记者讲述北京防疫 女主播惊讶摇头